[1] |
陈翔. 在华附首次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1-07-04) [2023-07-15]. https://news.sina.com.cn/o/2011-07-04/041522750390.shtml.
|
[2] |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2018-09-18) [2023-07-15].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918/c1003-30298963.html.
|
[3] |
王鹏.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EB/OL].(2021-12-01) [2023-07-15]. http://www.news.cn/2021-12/01/c_1128121670_6.htm.
|
[4] |
[15] 习近平.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求是, 2023(18):4-9.
|
[5] |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2-11-17) [2023-07-13]. https://www.chinanews.com/2002-11-17/26/244505.
|
[6] |
郝文武, 雒强, 贺璐璐. 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关键指标和特殊措施[J]. 教育与经济, 2022(2):46-52.
|
[7] |
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10(2).
|
[8] |
[9] [10] 舍勒. 舍勒选集[M].刘小枫,选编.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9:750-751,751,776-775.
|
[11] |
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58.
|
[12] |
[17] 刘庆昌. 教育家必先具有教育精神[J]. 江苏教育研究, 2010(6):11-13.
|
[13] |
郝文武. 吾爱真理吾更爱吾师[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3):1-4.
|
[14] |
苏国勋.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61-63.
|
[16] |
[24] 吴刚. 教育家与教育精神[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4):1-7.
|
[18] |
郝文武.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J]. 教育研究, 2007(11):25-29.
|
[19] |
郝文武. 教育的公平正义与超公平正义[J]. 教育研究, 2019(12):45-50.
|
[20] |
[21] 金生鈜. 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7):1-6.
|
[22] |
周洪林, 吴国平.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批判[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6):70-75.
|
[23] |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259.
|
[25] |
王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 教育研究, 1999(7):3-7.
|
[26] |
石中英. 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 教育研究, 2020(9):4-15.
|
[27] |
郝文武. 以马克思对象主体论为指导建构师生主体间性[J]. 教育研究, 2020(7):31-38.
|
[28] |
童世骏. 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5):23-32.
|
[29] |
郝文武. 主体间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责任[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10):11-16.
|
[30] |
陶西平. 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J]. 未来教育家, 2015(增刊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