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佐藤学. 课程与教师[M]. 钟启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39.
|
[2] |
阿普尔. 文化政治与教育[M]. 阎光才,彭欣光,左继容,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37.
|
[3] |
蔡双立, 杜立科. 冲突氛围、压力感知与员工活力激发:建设性冲突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4):88-98.
|
[4] |
赵炎, 王玉仙, 李璐莹. 认知冲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内外部网络联结强度的调节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7):95-101.
|
[5] |
郑金洲. 教育文化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43.
|
[6] |
迪迪埃·埃里蓬. 回归故里[M]. 王献,译.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164.
|
[7]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夏璐,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6.
|
[8] |
张东娇. 学校文化冲突发生、表现与管理策略[J]. 教育科学, 2016(1):1-6.
|
[9] |
王婷, 徐继存. 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学科冲突[J]. 教育科学, 2017(5):32-37.
|
[10] |
亨利·吉鲁. 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M].2版. 张斌,常吟,左继容,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17.
|
[11] |
丹·克莱门特·劳蒂. 学校教师的社会学研究[M]. 饶从满,于兰,单联成,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60.
|
[12] |
李书磊.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57.
|
[13] |
BROOKFIELD S D.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张伟,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4.
|
[14] |
齐学红.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66-72.
|
[15] |
车丽娜. 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7:72.
|
[16] |
雅思贝尔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