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志刚. 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34(10):1112-1116.
|
[2] |
刘仁义, 陈士俊. 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 评价与管理,2005(2):15-18.
|
[3] |
郭涛, 林盛, 刘金培.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19(9):66-69.
|
[4] |
[12] 史万兵, 杨慧. 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 高教探索,2014(6):112-117.
|
[5] |
Abbott M, Doucouliagos C. 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3,22(1):89-97.
doi: 10.1016/S0272-7757(01)00068-1
|
[6] |
汪彦, 陈悦, 曹贤忠, 等. 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8(8):100-109.
|
[7] |
姜彤彤. “985工程”高校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3(4):38-43.
|
[8] |
陈静漪, 仲洁.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绩效动态评价——基于58所高校2004—2012校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6(4):80-85.
|
[9] |
宗晓华, 付呈祥.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J]. 高校教育管理, 2019,13(5):26-35.
|
[10] |
张泳, 张焱. 分类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研究[J]. 高教探索,2018(8):97-103
|
[11] |
Lee D, Brower R S. Pushing the envelope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Combining an old framework and a sharp tool[J].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006,30(2):155-178.
|
[13] |
魏洁.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2):77-82.
|
[14] |
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83.
|
[15] |
蔡言厚, 田金山, 吴厚平. 大学科研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2):21-24.
|
[16] |
王晓真, 郑珍远, 李小敏. 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以福建省19所高校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7(11):68-71.
|
[17] |
仲洁, 陈静漪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2004—2012)[J]. 现代教育论丛,2015(2):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