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鸥. 教科书的记忆:1978—2018(上)[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 167.
|
[2] |
[5][8] 汉娜·阿伦特. 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139,1,3.
|
[3] |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46,198,146.
|
[4] |
吴立宝, 王光明, 王富英. 教材分析的几个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36(23):39-42.
|
[6] |
[7][16]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M].刘北成,刘小鸥,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8: 60,62,62.
|
[9] |
[11] 埃蒂纳·温格. 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M]. 李茂荣,等译.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44,44.
|
[12] |
约翰·杜威. 杜威文选[M]. 涂纪亮,编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42-243.
|
[13] |
刘森林. 实践的逻辑[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17.
|
[14] |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8.
|
[15] |
徐碧美.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陈静,李忠如,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4.
|
[18] |
马克斯·范梅南. 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 宋广文,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
|
[19] |
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1):104-112.
|
[20] |
刘旭东. 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J]. 教育文化论坛, 2023, 15(3):1-12.
|
[21] |
迈克·迪尔. 后现代血统:从列斐伏尔到詹姆逊[M]//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