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王道俊, 郭文安, 董祥智. 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2):83-90.
|
[2] |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190,194.
|
[4] |
[13][14][15] 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M]. 7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43,55,63,65.
|
[6] |
智能时代, 如何看待“劳动”的价值[EB/OL].(2022-07-02)[2023-10-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205935578059285&wfr=spider&for=pc.
|
[7] |
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EB/OL].(2024-01-02)[2024-09-0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102/cfd4907e807a4fd68b93c19ec7466399/c.html.
|
[8]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答记者问[EB/OL].(2024-03-10)[2024-09-09].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6629298651492092163.
|
[9] |
陈晓珊, 戚万学. 知识机器生产模式与教育新隐喻[J]. 教育研究, 2023, 44(10):33-43.
|
[10] |
郑金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与困境突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5-15.
|
[11] |
肖贵清, 唐奎.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1):1-10.
|
[12] |
卫道治, 沈煜峰. 教育与社会变迁[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4):88-93.
|
[16] |
邓银城. 教育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分层流动功能[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3):32-35.
|
[17] |
李世瑾, 李睿, 顾小清. 智能素养的国际图景与本土化发展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 2023, 41(5):56-66.
|
[18] |
李政涛. 跨以成人:跨界教育的历史、现实与未来[J]. 教育研究, 2023, 44(5):43-57.
|
[19] |
胡小勇, 孙硕, 杨文杰, 等.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愿景与路径[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32(1):5-15.
|
[20] |
贾云鹏, 彭锦, 刘青秀. 教育资源配置价值取向:回顾、反思与重构[J]. 教育与经济, 2023, 39(4):89-96.
|
[21] |
崔聪.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推荐的逻辑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6):8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