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周兴杰. 网络小说阅读的“代入感”:心理机制、配置系统[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38-146.
																						 | 
										
																													
																							| [3] | 
																						 
											 李如密, 赵明洁. 教学共鸣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9):58-66.
																						 | 
										
																													
																							| [4] | 
																						 
											 SPECTOR J M, MERRILL M D, ELEN J, et al.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M]. 任友群,焦建利,刘美凤,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0.
																						 | 
										
																													
																							| [5] | 
																						 
											 爱莉诺·达克沃斯. 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M].张华,等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4-165.
																						 | 
										
																													
																							| [6] | 
																						 
											[7][8] 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 上海: 文汇出版社,2012:26,49,27.
																						 | 
										
																													
																							| [9] | 
																						 
											 车文博. 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66.
																						 | 
										
																													
																							| [10] | 
																						 
											 OECD.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EB/OL].(2005-05-27)[2024-05-24].  https://www.oecd.org/pisa/definition-selection-key-competencies-summary.pdf.
																						 | 
										
																													
																							| [11] | 
																						 
											 迈克尔·波兰尼. 个人知识[M].徐陶,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02.
																						 | 
										
																													
																							| [12] | 
																						 
											 张光鉴, 张铁声. 相似论[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
																						 | 
										
																													
																							| [13] | 
																						 
											 朱宁波, 王志勇. 由知识通达素养的教学:实践困境与理论审思[J]. 教育科学, 2021(6):36-44.
																						 | 
										
																													
																							| [14] | 
																						 
											 王国维. 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 北京: 中华书局,2012:3.
																						 | 
										
																													
																							| [15] | 
																						 
											 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70.
																						 | 
										
																													
																							| [16] | 
																						 
											 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56.
																						 | 
										
																													
																							| [17] | 
																						 
											 郭元祥. 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育的教学变革[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333.
																						 | 
										
																													
																							| [18] | 
																						 
											 罗祖兵. 教学想象及其生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9):55-61.
																						 | 
										
																													
																							| [19] | 
																						 
											 姜艳, 李如密. 教学想象力:内涵、价值及其激发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2):48-54.
																						 | 
										
																													
																							| [20] | 
																						 
											[21] 罗祖兵, 郭超华. 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及其教学意蕴[J]. 教育研究, 2019(11):81-90.
																						 | 
										
																													
																							| [22] | 
																						 
											 托宾·哈特. 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展的教育[M].彭正梅,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
																						 | 
										
																													
																							| [23] | 
																						 
											 埃利奥特·W. 艾斯纳. 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29.
																						 | 
										
																													
																							| [24] | 
																						 
											 丁钢. 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1):32-37.
																						 | 
										
																													
																							| [25] | 
																						 
											 马克斯·范梅南. 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