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14]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3-10].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
[2] |
贾永堂, 李娜.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成就与主要经验[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12):24-31.
|
[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03-10].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
[4]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3-10].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
[5] |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3-22)[2023-03-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
[6] |
中国统计年鉴-2022[EB/OL].(2022-09-01)[2023-03-10]. http://www.stats.gov.cn/sj/ndsj/2022/indexch.htm.
|
[7] |
李琼, 孙晓红, 赵江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发展的逻辑与经验[J]. 教育研究, 2021, 42(9):4-13.
|
[8] |
荀渊. 迈向专业的教师教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46.
|
[9] |
周彬. 百年党的教师教育演进轨迹及未来战略选择[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2):10-18.
|
[10] |
[11]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3-03-10].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
[12] |
李森.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价值及举措[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6):14-24.
|
[15] |
靳伟. 循证取向的“教师教育”教学: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4):1-6.
|
[16] |
岳欣云, 董宏建. 素养本位的教育:为何及何为[J]. 教育研究, 2022(3):35-46.
|
[17]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11-1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
[18] |
韩喜平. 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J]. 红旗文稿, 2022(10):19-21.
|
[19] |
傅建明. 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 教育研究, 2001(7):56-60.
|
[20] |
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EB/OL].(2023-05-17)[2023-06-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305/t20230526_1061442.html.
|
[21] |
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35.
|
[22] |
赫钦斯. 学习型社会[M].林曾,李德雄,蒋亚丽,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2.
|
[23] |
董玉琦, 刘益春, 高夯.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170-175.
|
[24] |
[30] 吴遵民, 张松铃, 秦洁. 强化还是削弱:略论“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换的问题与弊端[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112-116.
|
[25] |
郝文武.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 教育研究, 2014(3):127-131.
|
[26] |
许美德, 查强. 师范教育与大学:比较分析及其对香港的启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2):24-32.
|
[27] |
[32] 许美德, 任凤芹. 师范大学和教育大学的理念:儒家教育学的启示[J]. 当代教师教育, 2017(1):79-85.
|
[28] |
[37] 栗洪武. “教师教育”不能取代“师范教育”[J]. 教育研究, 2009, 30(5):68-72.
|
[29] |
许美德, 李军, 孙利民. 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J]. 教育研究, 2009(6):54-62.
|
[31] |
许美德, 蒲艳春, 李军. 作为“中心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有何蕴意[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4):3-14.
|
[33] |
郝文武.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 教育研究, 2014, 35(03):127-131.
|
[34] |
王红, 罗小丹. 终结“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新师范”的时代使命及实践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 43(03):26-35.
|
[35] |
叶澜. 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2):11-17.
|
[36] |
李军, 田小红, 陈佩佩, 等. 教师教育的中国模式:引领全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 复旦教育论坛, 2017(2):1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