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汀阳. 四种分叉[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5.
|
[2] |
柏格森. 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74.
|
[3] |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M].倪梁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34-35.
|
[4] |
海德格尔.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M].丁耘,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348.
|
[5] |
王禧婷. 教学与时间:基于存在论时间观的考察与反思[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2):64-69.
|
[6] |
白倩. 学校时间的育人困境及其突破[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4):29-35.
|
[7] |
桑志坚. 现代学校教育时间的异化与治理[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0):40-43.
|
[8] |
张更立. 论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时间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7):43-48.
|
[9] |
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465.
|
[10] |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37.
|
[11] |
苑立新.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161.
|
[12] |
中国儿童中心、 苑立新. 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36.
|
[13] |
傅小兰, 张侃, 陈雪峰, 等.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143.
|
[14] |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179.
|
[15] |
孙周兴. 人类世的哲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204.
|
[16] |
肖绍明. 敞亮和忠实于心灵自身的教育时间[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8):28-35.
|
[17] |
邹红军. 数字化时代的空间流变与教育的家庭向度[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2):148-156.
|
[18] |
邹红军. 走出“数字洞穴”:数字化时代的生存隐忧与教育应对[J]. 重庆高教研究, 2023, 11 (1): 61-75.
|
[19] |
邹红军. 个性化的神话:教育人工智能的虚假叙事批判[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3 (1): 161-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