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汉语词典[M]. 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681.
|
[2] |
张颐武. 语文教科书引出的文学经典问题[J]. 艺术评论, 2007(10):68-69.
|
[3] |
参见艾略特《什么是经典作品》, 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 第 188—205 页,,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年.
|
[4] |
[5] 南帆, 刘小新, 练暑生. 文学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0、55.
|
[6] |
[7] 童庆炳, 陶东风. 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0、55.
|
[8] |
罗曼·雅各布森. 现代俄国诗歌·提纲1[M]//茨维坦·托多罗夫.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24.
|
[9] |
童庆炳. 谈谈文学性[J]. 语文建设, 2009(3):55-59.
|
[10] |
[18][24]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716.
|
[11] |
黄庆生. 一篇很不好教的课文:《背影》[J]. 人民教育, 1951(7):53-54.
|
[12] |
解密百年来中国语文教材换了多少次血[EB/OL].[2019-11-22]. http://www.sohu.com/a/272335988_717847.
|
[13] |
约翰·杰洛瑞. 文化资本——论文学经典的建构[M].江宁康,高巍,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8.
|
[14] |
今天为什么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N]. 人民日报,2021-03-21(7).
|
[15] |
孟繁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J]. 南方文坛, 1999(2):7-10.
|
[16]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17] |
张磊, 赵长林. 教科书的强/弱架构及其转变[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5):60-66.
|
[19] |
朱玉萍. 舆情解读:鲁迅文章被调整不宜过度解读[EB/OL].[2013-09-06]. http://www.idotag.com/Article/201309/show3187405c32p1.html.
|
[20] |
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33.
|
[21] |
廖哲勋, 田慧生. 课程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58.
|
[22] |
[25] 陈先云.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7、59.
|
[23] |
刘启迪. 新时代我国统编教材的编写方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3):64-70.
|
[26] |
杨海燕. 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1:190-191.
|
[27] |
侯前伟, 张增田. 教科书中“知识建构”质量的评价标准设计[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5):4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