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电子课本信息模型:GB/T 36453—201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1.
|
[2] |
[10] 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发展研究项目组. 中国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26-27、65.
|
[3] |
石鸥. 教科书概论[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9: 64.
|
[4] |
沙沙, 余宏亮. 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2):5-8.
|
[5] |
董剑桥, 陆云云. 论信息技术对教材改革的影响[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3):79-81.
|
[6] |
桂登文. 略论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与策略[J]. 中小学电教, 2005(6):53-54.
|
[7] |
潘英伟. 电子课本解读[J]. 出版广角, 2007, 128(8):55-56.
|
[8] |
邵瑜, 陈明珠. 利用电子教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J]. 中小学电教, 2005(10):26-28.
|
[9] |
罗蓉, 邵瑜. 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电化教育, 2006(2):75-78.
|
[11] |
傅伟. 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
[12] |
吴永和, 马晓玲, 杨飞. 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1):17-28.
|
[13] |
陈桄, 龚朝花, 黄荣怀. 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2):28-32.
|
[14] |
黄荣怀, 张晓英, 陈桄, 等. 面向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3):27-33.
|
[15] |
龚朝花, 陈桄. 电子教材: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关键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9):89-94.
|
[16] |
孙众, 骆力明. 数字教材关键要素的定位与实现[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4):60-67.
|
[17] |
刘妍, 孙众. 小学英语电子课本中的学习活动模式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101-106.
|
[18] |
孙众, 骆力明, 綦欣. 数字教材中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策略与技术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35(9):64-70.
|
[19] |
杨青. 初中英语网络教材的需求分析及编辑思路——以人教版《英语(新目标)》网络教材的开发调研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10):64-69.
|
[20] |
[40] [42] 牛瑞雪. 我国数字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34(8):19-25.
|
[21] |
康合太, 沙沙. 数字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80-84.
|
[22] |
雷朝滋. 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1):98-103.
|
[23] |
张新宇, 刘嘉秋. 优化数字教材应用支持教学方式深度转型——上海市系统推进数字教材应用研究[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8(1):76-78.
|
[24] |
[36] 彭雪庄.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模式探究——以广东省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调研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9):138-146.
|
[25] |
翟永勇. 数字教材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数字教育, 2020, 6(4):28-32.
|
[26] |
王志刚, 沙沙. 中小学数字教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 39(7):14-20.
|
[28] |
王志刚. 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中小学数字教材典型产品调研的分析[J].出版科学, 2020, 28(5):22-30.
|
[29] |
周业虹. 基于数字教材的教学模式研究——以义务教育人教化学数字教材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4):62-64.
|
[30] |
孙婷婷. 浅谈地方数字教材建设的方法[J]. 传播与版权, 2020, 84(5):46-48.
|
[31] |
肖晓羽, 李佳, 赵晓嬿.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北师数字教材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20, 4(7):117-118.
|
[32] |
[41] 王润, 张增田. 数字教科书的问题诊断与防治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9):80-86.
|
[33] |
王润. 数字教科书作为教学文本:价值与限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 39(6):63-68.
|
[34] |
钟春霞, 王冬青, 蔡午, 等.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数字教材设计与实现[J]. 教育信息技术, 2017(3):14-18.
|
[35] |
胡畔, 柳泉波. “教育云服务+云终端”模式下的数字教材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28(3):85-91.
|
[37] |
朱彩兰, 李艺. 电子教材的本质辨识:来自三个世界的观察[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11):75-80.
|
[38] |
朱彩兰, 刘玲云.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3):27-30.
|
[39] |
孙立会, 李芒. 日本电子教科书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8):111-117.
|
[43] |
刘选. 实证研究怎么做:让研究者困惑的地方——来自华东师大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的启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3):18-25.
|
[44] |
赵志明. 重新定义教科书[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