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春福, 杨天平. 美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类型、教师角色及其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2):109-112.
|
[2] |
Committee on 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Medicine, 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B/OL].(2010-04-22)[2020-11-04]. http://www.nap.edu/catalog/11153.html
|
[3] |
路甬祥. 现代科学技术大众百科:科技与社会卷[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27.
|
[4] |
张伟. 跨学科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案例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3):118-125.
|
[5] |
汤新华. 跨学科教学:与美国校长、教师的对话[J]. 中小学管理, 2009(11):48-49.
|
[6] |
董君武. 依托网络教育 助力教育公[EB/OL].(2017-10-21)[2020-11-0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57/201710/t20171023_317137.html
|
[7] |
雷万鹏, 马丽. 赋权与增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3):68-72.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6-30)[2020-11-0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
|
[9] |
钱丽欣.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路径[J]. 人民教育, 2016(24):27-29.
|
[10] |
裴娣娜.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2):13-19.
|
[11] |
陈玲, 张家军. 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 30(3):39-45.
|
[12] |
孙向阳. 校长课程领导力:从“个力”走向“合力”[J]. 江西教育科研, 2007(11):104-106.
|
[13] |
夏禄祥. 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D/OL]. 开封:河南大学, 2008:17.[2020-11-12].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ChJUaGVzaXNOZXdTMjAyMTA1MTkSCFkxMjY5NDc5GghmZXhtdHdsdQ%3D%3D .
|
[14] |
颜晓程. 校长课程领导力成长历程的叙事研究——以甘肃省某民族中学H校长为例[D/OL].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7:5.[2020-11-14].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ChJUaGVzaXNOZXdTMjAyMTA1MTkSCUQwMTI3MzE4NBoIdWNtcnRmdWw%3D
|
[15] |
[19] [22] 卓晓孟.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及其提升策略[J]. 教育导刊, 2019(8):49-55.
|
[16] |
刘仲林. 跨学科教育论[M]. 开封: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1:277-278.
|
[17] |
[18] 张晓报.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74、67.
|
[20] |
杜学文, 吴向明. STEM教育理念下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发[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10):96-101.
|
[21] |
力昌英.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及应对[J]. 教学与管理, 2014(9):14-16.
|
[23] |
时晓玲 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少年科学教育联盟将成立[N]. 中国教育报, 2020-11-01(01).
|
[24] |
鲍成中 为未来学校课程立“界”[N]. 中国教育报, 2020-10-21(06).
|
[25] |
张世钦. 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架与建设[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3(1):27-30.
|
[26] |
张东娇. 论学校文化与校长领导力[J]. 教育科学, 2015, 31(1):22-25.
|
[27] |
陈学雄. 开放教育校园文化树型理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14(9):27-32.
|
[28] |
于艳玲, 吴同华. 论课程文化的本质特征[J]. 教学与管理, 2011(21):78-80.
|
[29] |
张文志. 家校合作提前一步 孩子入学走对一步[N]. 中国教育报, 2020-11-19(09).
|
[30] |
徐光明. 绳彩飞扬绽芳华——南昌市曙光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纪实[EB/OL].(2020-11-01)[2020-11-20].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11/t20201103_370559.html
|
[31] |
张洪波, 张胜利, 黄娟.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20):56-58.
|
[32] |
严必友 课程结构化要抓住四个关键点[J]. 中国教育报, 2020-10-29(11).
|
[33] |
王越明. 有效教学始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3):32-34.
|
[34] |
[35] 教师跨学科能力发展项目组. 教师跨学科能力的理想、现实与实现[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2):76-78.
|
[36] |
罗生全, 周莹华. 跨学科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价值、经验及策略体系[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 19(3):73-79.
|
[37]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EB/OL].(2020-10-12)[2020-11-23]. http://edu.sh.gov.cn/xxgk_ghjh_zxgzjh/20200925/1c51f3cbef1346698620f9152726c86b.html
|
[38] |
任朝霞 上海:推动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J]. 中国教育报, 2020-10-19(03).
|
[39] |
方晓强, 李慧.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29):43-46.
|
[40] |
伍辉燕. 家长资源课程化转变的问题及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2):41-43.
|
[41] |
中国科协办公厅, 中央文明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十三五”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7-04-21)[2020-11-27]. https://www.cast.org.cn/art/2017/4/21/art_459_73790.html
|
[42] |
周霞, 吴斯. 场馆课程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S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