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 人民日报,2023-09-10(1).
|
[2] |
岳潇, 卢黎歌.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弘扬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11): 38-43.
|
[3] |
庞立生, 李铁铮.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与价值旨趣[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6):8-14.
|
[4] |
王文静, 曾榕清. 教育家精神:中华传统师道的时代传承[J]. 人民教育, 2023(21):48-51.
|
[5] |
郑家福, 蒋亚星. 中华传统师德溯源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2):223-232.
|
[6] |
[7] 韩愈. 韩昌黎文集校注[M].马其昶,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
|
[8] |
杜时忠, 冯建军, 刘铁芳, 等. 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J]. 现代大学教育, 2024, 40(1):1-13.
|
[9] |
吴叶林, 徐涵, 高凌希.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逻辑、功能与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 41(4):1-7.
|
[10] |
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40.
|
[11] |
习近平. 论党的青年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72-173.
|
[12] |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0:12.
|
[13] |
[21] 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 人民日报,2014-09-10(2).
|
[14] |
习近平. 论教育[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158.
|
[15] |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1).
|
[16] |
四书五经[M].陈戍国,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1991:510.
|
[17] |
吴宗劲, 王静. 论师德情怀:内涵、意义与构成要素[J]. 教育科学, 2024, 40(3):10-16.
|
[18] |
乔治·凯兴斯泰纳.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M].郑惠卿,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35.
|
[19] |
糜海波. 教师教育仁爱德性的内涵、价值及养成[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10):77-83.
|
[20] |
龙宝新, 郭琴. 人民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蕴含与落地培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4, 23(2):12-16.
|
[22] |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6.
|
[23] |
王枬, 张雪翠. 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意蕴、内涵与路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4(6):13-22.
|
[24]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1).
|
[25]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2024-09-10)[2024-11-16].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
[26] |
于维涛.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及其哲学基础[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 35(5):1-9.
|
[27] |
游旭群. 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8):3-11.
|
[28] |
金生鈜. 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7):1-6.
|
[29] |
刘志. 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想[J]. 教育研究, 2024, 45(6):138-147.
|
[3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1.
|
[31] |
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 人民日报,2021-06-27(1).
|
[32] |
赵婀娜. 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N]. 人民日报,2022-04-25(5).
|
[33] |
靳玉乐, 王潇晨. 论教育家精神的培养[J]. 教育研究, 2024, 45(8):2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