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 [2023-8-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17/yw/202210/t20221026_672311.html.
|
[2] |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22-01-17) [2023-08-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01/t20220117_594937.html.
|
[3] |
许光建. 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J]. 人民论坛, 2019(13):32-35.
|
[4] |
魏志奇.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共享发展的新要求[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9(1):103-111.
|
[5] |
周晔, 刘鑫.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意识三态观”的分析框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1):201-209.
|
[6] |
利平, 左缘缘. 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的区域非均衡性及驱动因素识别[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1(3):550-565.
|
[7]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建, 2017(11):15-34.
|
[8] |
管培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J]. 教育研究, 2021, 42(3):12-15.
|
[9] |
罗正鹏.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认识与保障[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 13(5):102-108.
|
[10] |
赖柳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万安县为例[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5.
|
[11] |
张挺, 徐艳梅, 李河新. 乡村建设成效评价和指标内在影响机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11):37-46.
|
[12] |
田秋生.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1-8.
|
[13] |
邹晓青, 李祥. 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诉求与实践选择[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6(2):50-59.
|
[14] |
陈超凡, 岳薇, 汤学黎. 教育信息化与乡村贫困文化消解[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6):75-82.
|
[15] |
李华, 孙娜, 马小璇. 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的研究、实践与未来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8):92-99.
|
[16] |
高书国.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内涵与实践策略:基于系统理论的战略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1):48-53.
|
[17] |
张赛玉, 史志乐.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索[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5):153-160.
|
[18] |
任保平, 文丰安.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 改革, 2018(4):5-16.
|
[19] |
俞吾金. 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比较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2):54-65.
|
[20] |
郑金洲.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教育学研究[J]. 教育科学, 2022, 38(6):8-14.
|
[21] |
张三元.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8):1-18.
|
[22] |
杜尚荣, 田敬峰.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的特征、功能与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23(4):22-33.
doi: 10.16697/j.1674-5485.2023.04.003
|
[23] |
孙锐.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核心构架与战略举措[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24):14-23.
|
[24] |
葛新斌.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究竟能做些什么?[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82-87.
|
[25] |
孙莉.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 教育与职业, 2018(13):5-11.
|
[26] |
杨雪梅, 王维. 基于家校社协同的“双减”推进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2):104.
|
[27] |
孙杰远, 乔晓华. 乡村文化的当代转型与教育应对[J]. 当代教育科学, 2022(2):66-71.
|
[28] |
郑金洲. 教育文化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57.
|
[29] |
朱德全, 石献记. 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性[J]. 民族教育研究, 2022, 33(2):5-15.
|
[30] |
豆雨思.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保障机制研究[J]. 教育评论, 2017(10):72-75.
|
[31] |
余应鸿. 乡村教育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2):107-114.
|
[32] |
周光礼, 袁晓萍. 聚焦“四个评价”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J]. 中国考试, 2020(8):1-5.
|
[33] |
傅程, 黄斌, 才馨竹. 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变与高等教育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6):20-23.
|
[34] |
戴妍, 王奕迪. 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图景及其实现:基于百年乡村教育发展连续统的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8(3):157-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