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念金. 课程决策: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J]. 课程·教材·教法, 2006(3):89-91.
|
[2] |
董伟玮. 行政伦理决策的三重向度:内涵、取向与过程[J]. 学习与探索, 2020(8):60-66.
|
[3] |
张乾友. 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193.
|
[4] |
朱丽. 教育改革决策:本质与应然追求[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 30(23):53-56.
|
[5] |
蔡辰梅. 教师之善:本质特征、实践偏差及其完整实现[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8):19-27.
|
[6] |
季旭峰. 库珀伦理决策模式对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影响[J]. 教育评论, 2009(1):156-158.
|
[7] |
糜海波. 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J]. 伦理学研究, 2018(2):117-123.
|
[8] |
邓晓芒. 康德论道德教育[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4(3):1-14.
|
[9] |
糜海波. 论现代师德发展的三重意蕴[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1):53-59.
|
[10] |
王长海, 赵爱平.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现代德育的人本转向[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187-190.
|
[11] |
凌鹏飞, 陈佑清. 教学决策的伦理品性及其生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4):64-70.
|
[12] |
和学新, 高飞. 学校课程决策的过程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科学研究, 2014(6):5-10.
|
[13] |
凌鹏飞. 教学决策的伦理诉求及其实现条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6):46-51.
|
[14] |
张铭凯, 靳玉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创新动因、本质与路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5):71-75.
|
[15] |
蒋建华. 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利益基础:从利益失衡、利益分化到大众利益[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27(5):1-5.
|
[16] |
张铭凯. 论课程知识的价值维度及其道德价值逻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5(3):106-112.
|
[17] |
张铭凯. 论立德树人与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实现[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57(3):21-28.
|
[18] |
傅维利, 于颖. 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品性及其价值实现[J]. 教育研究, 2019, 40(11):151-159.
|
[19] |
SHULMAN 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new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57(1): 1-22.
|
[20] |
李森, 陈君.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意蕴、特征及实践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4);25-31.
|
[21] |
约翰·穆勒. 功用主义[M].许大建,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45.
|
[22] |
杨伟清. 罗尔斯、帕斯卡与决策论:威廉斯论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证明[J]. 哲学动态, 2020(5):103-112.
|
[23] |
陈翔, 陈爱华. 伦理决策的科学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 云南社会科学, 2008(1):42-46.
|
[24] |
高金环. 对教育决策者利益选择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教育科学, 2009, 25(4):15-19.
|
[25] |
赵冬冬. “结果至上”抑或“动机为先”:对于教师伦理决策思维的阐释与辨正[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2):96-108.
|
[26] |
王坤庆, 李帆. 尼采自然主义教育观辩正:兼与卢梭的比较[J]. 现代大学教育, 2022, 38(1):1-9.
|
[27] |
余文森. 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