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
[2]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OL]. 人民日报,2022-10-26[2023-10-28].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10/26/nw.D110000renmrb_20221026_3-01.htm.
|
[3] |
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OL]. 中国教育报,2023-06-05[2023-10-28].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6/05/content_624981.htm?div=-1.
|
[4] |
习近平.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 人民日报,2013-01-06(1).
|
[5] |
丁学良. “现代化理论”的渊源和概念构架[J]. 中国社会科学, 1988(1):65-78.
|
[6] |
徐辉. 内源发展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 教育科学, 1998(1):1-5.
|
[7] |
黄高智. 文化特性与发展:影响和意义[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源发展战略.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
[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内源发展战略[C].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
[9] |
COMTE A. 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 tome quatrième[M]. Paris: Librairie de C. Reinwald, 1980:341-342.
|
[10] |
丁学良. 韦伯的世界文明比较研究导论[J]. 中国社会科学, 1987(1):75-94.
|
[11] |
孙立平. 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4.
|
[12] |
阿历克斯·英克尔斯, 戴维·H. 史密斯.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M]. 顾昕,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451.
|
[1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5.
|
[14] |
[17] 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 2013, 34(11):4-10.
|
[15] |
陈嘉明.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
[16] |
衣俊卿.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4):13-24.
|
[18] |
张志勇, 袁语聪.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刍议[J]. 教育研究, 2022, 43(10):34-43.
|
[19] |
吴佳妮, 滑子颖, 马健生. 世界文明形态多样性视域下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3, 27(3):121-129.
|
[20] |
陈桂生. 教育原理[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146-147.
|
[21] |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18.
|
[22] |
周洪宇, 李宇阳. 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1):1-13.
doi: 10.16697/j.1674-5485.2022.01.001
|
[23] |
陈涛, 刘鉴漪.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政策特征、逻辑关系及支撑路径: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体系的政策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3, 11(2):23-35.
|
[24] |
顾明远.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5-13.
|
[25] |
新华社.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J].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3(6):3-6.
|
[26] |
胡鞍钢, 王洪川.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4(1):56-72.
|
[27] |
教育部. 数说“教育这十年”: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EB/OL].(2022-10-02)[2023-11-1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17/ss/202210/t20221012_669180.html.
|
[28] |
张炜, 周洪宇. 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J]. 教育研究, 2022, 43(1):146-159.
|
[29] |
任增元, 徐醒狮.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与强国建设的战略抉择[J]. 江苏高教, 2023(5):30-38.
|
[30] |
[33] 马晓强. 教育强国建设的认识视角[J]. 教育研究, 2023, 44(6):13-16.
|
[31] |
教育部. 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EB/OL].(2022-09-27)[2023-10-28].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mtbd/202209/t20220927_665392.html.
|
[32] |
范国睿. 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25(2):5-26.
|
[34] |
张振伟, 黄露, 谭龙, 等. 我国距全球科学中心还有多远:基于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文章的计量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22(6):1-20.
|
[35] |
陈光. 从0到1:中国未来15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向[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8):3-6.
|
[36] |
周洪宇, 李宇阳. 建设教育强国[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2:30.
|
[37] |
万劲波, 刘明熹. 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J]. 国家治理, 2023(18):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