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汪应洛. 系统工程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6、162.
|
[2] |
[12] 王建民, 狄增如. “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J]. 改革, 2013(8):139-146.
|
[3] |
俞婷婕, 眭依凡. 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教学理性的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6):30-38.
|
[4] |
马福运, 潘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出路[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4):74-77.
|
[5] |
骆郁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9.
|
[6] |
钟启泉. 课程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212.
|
[7] |
张世欣. 思想教育规律论[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8] |
梁纯雪, 眭依凡. 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1):63-70.
|
[9] |
眭依凡. 培养目标达成:关于大学教学原则重构的思考[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15-26.
|
[10] |
王高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 34(5):81-85.
|
[11] |
杨露.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 2020.
|
[13] |
鲁洁.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 教育研究, 1998(9):13-18.
|
[14] |
[15] 王严淞. 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8):13-19.
|
[16] |
眭依凡. 论大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197.
|
[18] |
[20] 王平祥. 世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价值取向审思[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3):58-63.
|
[19] |
李朝辉. 教学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1.
|
[21] |
张澍军.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论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209.
|
[22] |
眭依凡. 杰出人才培养:大学必须守持学术理性[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2):1-12.
|
[23] |
哈瑞·刘易斯. 失去灵魂的卓越[M].侯定凯,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3.
|
[24] |
眭依凡. 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2):6-9.
|
[25] |
李佩洁.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J]. 江淮论坛, 2021(4):183-188.
|
[26] |
黄艳, 成黎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新使命、新要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8):11-13.
|
[27] |
石定芳, 廖婧茜.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4):38-44.
|
[28] |
眭依凡. 当代教育社会职能之我见[J]. 江西教育科研, 1989(6):1-5.
|
[29] |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
[30] |
佘远富, 许思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7):32-38.
|
[31] |
杨亮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育人体系的建构[J]. 教育科学, 2021, 37(2):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