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 农村教育困境:中国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研报告[EB/OL]. (2015-09-10) [2020-09-10].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society/2015-09-10/95526.html.
|
[2]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48.
|
[3] |
[12] [13] 王迪. “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7):105-112.
|
[4] |
TAJFEL H.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82(33):1-39.
|
[5] |
刘峰, 佐斌. 群际情绪理论及其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6):940-947.
|
[6] |
张婍, 冯江平, 王二平.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2):473-480.
|
[7] |
侯龙飞.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应用[J]. 华人时刊, 2012(2):59.
|
[8] |
ZEMBYLAS M. Caring for teacher emotion:reflections on teacher self-development[J]. Studies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2003, 22(2):103-125.
|
[9] |
王迪, 王汉生. “互联网与社会变迁”笔谈——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7):104-112.
|
[10] |
卜新章. 媒体融合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探析[J]. 编辑学刊, 2016(6):112-116.
|
[11] |
邱泽奇. 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93-115.
|
[14]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02(5):6-9.
|
[15] |
王君. 媒体参与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4):127-139.
|
[16] |
朱旭东.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99.
|
[17] |
冯克诚. 教育与教师社会职业及文论选读[M]. 北京: 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1: 6.
|
[18] |
温志强, 郝雅立. 大数据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智能预警[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9(2):80-87.
|
[19] |
肖鲁仁.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43-153.
|
[20] |
余廉, 黄超. 我国突发事件案例库建设评价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6):24-30.
|
[21] |
张晓君, 王郅强. 从感知到行为: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视角的解释与实证检验[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6-116.
|
[22] |
韩志明. 从“粗糙的摆平”到“精致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衰变及其治理转型[J]. 政治学研究, 2020(5):9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