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慧, 刘俊强.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 41(4):29-33.
|
[2] |
唐红妹. 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1):131-132.
|
[3] |
林杰, 赵武.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制度的建构与变迁[J]. 高校教育管理, 2013, 7(2):8-19.
|
[4] |
张振国, 张惠珍.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14(4):78-81.
|
[5] |
徐晓风. 高等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9):1-4.
|
[6] |
哈佛委员会.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
|
[7] |
尤西林. 通识教育文献选辑:第一卷起源与制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126.
|
[8] |
庞海芍, 郇秀红.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J]. 高校教育管理, 2016, 10(1):12-19.
|
[9] |
冯惠敏, 熊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9):3-5.
|
[10] |
王义遒.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5-15.
|
[11] |
林崇德.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66-73.
|
[12] |
王洪才, 解德渤. 中国通识教育20年:进展、困境与出路[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21-28.
|
[13] |
李治国. 大学通识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 教育评论, 2016(6):12-16.
|
[14] |
李铁绳.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15, 28(1):90-93.
|
[15] |
甫玉龙, 于颖, 申福广. 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0:39.
|
[16] |
开设通识核心课程提升人工智能素养[N]. 科技日报, 2024-04-02(5).
|
[17] |
冯惠敏, 彭锦, 熊淦, 等. 践行通识教育理念提升通识教育品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2):24-28.
|
[18] |
潘涌, 李熹. 国际新概念引领教师教育[N]. 中国教育报, 2018-09-14(5).
|
[19] |
卢绍娟, 张海燕.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弹性学分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3):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