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2.
|
[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J]. 江西政报, 1949(3):16-20.
|
[3] |
曲建武, 黄磊.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 教育科学, 2022, 38(5):1-7.
|
[4] |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8:17.
|
[5] |
吴振成, 宋学文. 略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几个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 1983(1):44-50.
|
[6] |
李珂, 曲霞. 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 教育学报, 2018, 14(5):63-72.
|
[7] |
艾兴, 李佳. 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1):18-24.
|
[8] |
吕晓娟, 李晓漪.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实施方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8):137-143.
|
[9] |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8:1952.
|
[10]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J]. 课程·教材·教法, 1992(10):2-9.
|
[11] |
毛菊, 孟凡丽. 劳动教育:现实困境、本义探寻与教学方案[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1):11-16.
|
[12] |
王飞, 徐继存.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2):12-19.
|
[13] |
[18] 殷世东, 李敏. 中小学劳动课程衔接的逻辑依据、现实问题与消解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3, 24(2):15-20.
|
[14] |
时伟.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的现状、问题与进路[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2, 5(6):140-148.
|
[15] |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 人民教育, 2017(9):45-48.
|
[16] |
张淼.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及其应对[J]. 现代教育科学, 2021(6):15-20.
|
[17] |
WEGNER P E. Spatial criticism:critical geography, space, place, and textuality[M]//WOLFRE S J. 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 Edinburgh, U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2:181.
|
[19] |
张涛, 李如密. 教学空间的实践意义及其建构[J]. 教育学报, 2021, 17(6):38-47.
|
[20] |
翁伟斌, 张良.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路径[J]. 教育科学, 2023, 39(2):41-47.
|
[21] |
[23] 陈韫春.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分析[J]. 教育研究, 2022, 43(11):102-112.
|
[22] |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47.
|
[24] |
常卫国. 劳动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探义[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78.
|
[25] |
靳玉乐, 罗生全.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29(1):3-15.
|
[26] |
班建武. “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 教育研究, 2019, 40(1):21-26.
|
[27] |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210.
|
[28] |
布卢姆. 教育评价[M]. 邱渊, 王刚, 夏孝川,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6.
|
[29] |
贝尔纳·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裴程,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