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23] 张意忠, 谢昕琦. 高校教师教学情感:意蕴价值、弱化表征与培育策略[J]. 江苏高教, 2021(9):87-94.
|
[2] |
张意忠. 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5):56-61.
|
[3] |
李红恩, 靳玉乐. 教师的教育情感:内涵、构成与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10):86-89.
|
[4] |
陈斯琪. 论教师教学情感的实践逻辑[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28):50-55.
|
[5] |
[7] 谭光辉. 情感分析的叙述学理论和建立情感模态的新尝试[J]. 社会科学, 2019(4):167-176.
|
[6] |
肖润. 心术之动书隐秀,叙情之符成巨章:评谭光辉的《情感的符号现象学》[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2(3):410-416.
|
[8] |
[9] [30] 刘丹. 教师积极情感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价值及培育[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 29(6):23-28.
|
[10] |
罗杰, 周瑗, 陈维, 等. 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3):322-328.
|
[11] |
[14] [20] 艾诗根. 教师情感表达的调适机制探视:基于情感体制理论的考察[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 35(1):41-48.
|
[13] |
徐志刚. 教师情感表达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J]. 当代教育科学, 2022(9):53-60.
|
[15] |
白鹤龙, 张宇航, 林海, 等. 师范生“使命性学习”培养策略[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 42(6):163-164.
|
[16] |
李琼, 吴丹丹, 张媛媛. 教师韧性的核心特征:对小学教师质性研究的发现[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 29(4):76-83.
|
[17] |
杨慧, 吕哲臻. 情感异化与情感唤醒:教师情感劳动的现代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2):187-200.
|
[18] |
[29] 杨银. 论教师教育情感的“内卷化”危机与破解[J]. 教师教育研究, 2022, 34(4):7-13.
|
[19] |
[24] 戴子涵. 情感韧性:教师安己育人的关键素养[J]. 当代教育科学, 2023(8):34-42.
|
[21] |
[28] 艾诗根. “好教师”的情感调节策略探析:基于师范生教育传记的考察[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18):55-62.
|
[22] |
王红. 对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8(8):191-192.
|
[25] |
王吉康. 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学考察:基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扎根理论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22, 34(1):94-100.
|
[26] |
董轩, 陈枫. 教师负面情感的发生与调适机制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40(20):79-84.
|
[27] |
程建坤, 唐西胜, 杜明峰. 情感素养:教师情感劳动的基石[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 33(6):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