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EWIS A, SMITH D. Defin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J]. Theory into practice, 1993, 32(3):131-137.
doi: 10.1080/00405849309543588
|
[2] |
申昌安, 刘政良. 浅谈高阶思维能力[J]. 才智, 2011(36):254.
|
[3] |
ENNIS R H.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 Education leadership, 1985, 43(2):44-48.
|
[4] |
[13][15][22][23] 杨翊, 赵婷婷. 中国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测试蓝图的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 39(5):54-62.
|
[5] |
[30] 刘欧. 高校学生学习成果测评的历史、现状以及前瞻[J]. 中国考试, 2016(11):13-17.
|
[6] |
[12] 凌光明, 刘欧. 中国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中国考试, 2019(9):1-10.
|
[7] |
赵婷婷, 杨翊. 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五种思维能力测试的对比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3):49-55.
|
[8] |
黄海涛. 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研究评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2):119-124.
|
[9] |
周廷勇.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演变及其新发展[J]. 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3):21-26.
|
[10] |
马彦利, 胡寿平, 崔立敏. 当今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焦点:学生学习成果评估[J]. 复旦教育论坛, 2012, 10(4):78-84.
|
[11] |
[21] 赵婷婷, 杨翊, 刘欧, 等. 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新途径:EPP(中国)批判性思维能力试测报告[J]. 教育研究, 2015, 36(9):64-71.
|
[14] |
张青根, 沈红.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基于对全国83所高校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 2018, 39(12):109-117.
|
[16] |
[18] 朱德全, 徐小容. 教育测量与评价[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124-149.
|
[17] |
黎光明. 心理测量[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98-116.
|
[19] |
REYNOLDS C R, LIVINGSTON R B, WILLSON V. 教育测量与评估[M]. 霍黎,霍舟,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419-420.
|
[20] |
李锡江, 刘永兵.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新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148-152.
|
[24] |
罗伯特·F. 德维利斯. 量表的编制:理论和应用[M]. 魏勇刚,席仲恩,龙长权,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26-69.
|
[25] |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244.
|
[26] |
HU L T, BENTLER P M.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1999, 6(1):1-55.
doi: 10.1080/10705519909540118
|
[27] |
漆书青, 戴海琦, 丁树良.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01-225.
|
[28] |
LU R, GUO H W. A simulation study to compare nonequivalent groups with anchor test equating and pseudo-equivalent group linking[J].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2018(1):1-16.
|
[29] |
KOLEN M J, BRENNAN R L. 测验值、量表制定和联结的方法和实践[M]. 3版. 刘育明,译.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306-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