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338、338.
|
[2] |
罗云, 郭霄鹏.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价值、难题与对策[J]. 江苏高教, 2019(5):9-15.
|
[3] |
黄建军, 黄娇.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45-47.
|
[4]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5] |
FOUCAULT M.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M]. London: Routledge, 1972: 80.
|
[6] |
黄建军, 黄娇.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45-47.
|
[7]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8] |
GIDDENS A.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15.
|
[9] |
许宝强.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278-297.
|
[10]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11] |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刘绯, 张立平,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43、199、88.
|
[12] |
张瑞才, 单军伟. “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生产考察及实践批判:兼论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50-57.
|
[13]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36.
|
[14] |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刘绯, 张立平,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43、199、88.
|
[15] |
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M].伍晓鹰,施发启,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4.
|
[16]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17] |
ALTBACH P, KELLY G P. Education and the colonial experience[M].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Inc, 1984:237.
|
[18] |
张凤阳. 现代性的谱系[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42.
|
[19] |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赵勇,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8.
|
[20] |
刘振天. 破“五唯”立新规:教育评价改革的本体追求与成本约束[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4):8-17.
|
[21] |
刘振天. 论高等教育的“量”[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8):15-23.
|
[22] |
康有为. 康有为全集:第四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326.
|
[23]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338、338.
|
[24]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25]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26] |
文秋芳. 我国应用语言学理论国际化的标准与挑战:基于中国大陆学者国际论文创新性的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2):254-266.
|
[27] |
齐格蒙特·鲍曼. 流动的现代性[M].欧阳景根,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9.
|
[28] |
陈嘉明.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44.
|
[29]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30]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31] |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刘绯, 张立平,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43、199、88.
|
[32] |
郑乐平. 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65.
|
[33] |
习近平.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N]. 人民日报,2017-12-02(2).
|
[34] |
费孝通.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J]. 社会科学战线, 1980(3):109-114.
|
[35]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36] |
朴雪涛.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逻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12):9-17.
|
[37]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世界现代化概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19.
|
[38]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39] |
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22.
|
[40] |
王建华. 学术自由的缘起、变迁与挑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4):18-27.
|
[41]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42] |
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152、1、56、152、35-36、49-50、122、45、137、153、32、33.
|
[43] |
SHILS E. Tradition[J].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1971, 13(2):122-159.
doi: 10.1017/S001041750000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