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瑞军, 李芒. 我国高等学校教材管理的基本逻辑[J]. 教育研究, 2019(6):116-127.
|
[2] |
杨柳, 罗生全. 论教材建设的文化逻辑[J]. 教育学报, 2021(5):87-98.
|
[3] |
孔繁斌. 政治学知识的转向:治理理论与公共管理[J]. 南京社会科学, 2001(9):54-56.
|
[4] |
李小军, 郭伟明. 西方原版教材引进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11-16.
|
[5] |
罗生全. 论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8):4-11.
|
[6] |
李叶峰. 高校教材治理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8):6-10.
|
[7] |
田培杰. 协同治理概念考辨[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24-140.
|
[8] |
靳玉乐.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7):4-8.
|
[9] |
郭瑾莉, 王天泽.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实践审思与行动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8):104-108.
|
[10] |
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219.
|
[11] |
罗生全, 杨柳. 论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法理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5):35-43.
|
[12] |
韩克敬. 部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4(4):45-48.
|
[13] |
杜瑞军, 李芒. 我国高等学校教材管理的基本逻辑[J]. 教育研究, 2019(6):116-127.
|
[14] |
刘学智, 张振. 教育治理视角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建构[J]. 教育研究, 2018(6):139-145.
|
[15] |
罗生全. 新媒体时代的课程改革: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向[J]. 教育学术月刊, 2017(10):103-111.
|
[16] |
刘学智, 丁浩然. 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制度:沿革、问题与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40-147.
|
[17] |
倪星, 王锐. 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5):116-135,206.
|
[18] |
俞可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前线, 2014(1):5-8.
|
[19] |
陈亮, 陈恩伦. 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流职业教育建设的要义证成[J]. 教育研究, 2020(5):99-111.
|
[20] |
景枫, 武占江, 武建敏, 等. 中国治理文化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3.
|
[21] |
余宏亮. 建设教材强国:时代使命、主要标志和基本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3):95-103.
|
[22] |
韩震. 教材必须回应国家需要和时代需求[N]. 光明日报,2021-12-07(14).
|
[23] |
钱丽欣, 余慧娟. 加快推进课程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人民教育, 2020(5):13-17.
|
[24] |
龙献忠, 龚汪洋.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5):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