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海东. 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192.
|
[2] |
潘璐, 叶敬忠. “大发展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困境[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 12(3):2-12.
|
[3] |
梁在, 李文利. 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教育发展[J]. 教育科学, 2021, 37(3):8-18.
|
[4] |
[23] 李森, 张鸿翼. 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研究[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 246-251、83.
|
[5] |
[12] 王露璐, 李明建.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6):41-44.
|
[6] |
邬志辉, 李静美.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1):65-74.
|
[7] |
彭美, 戴斌荣. 亲子沟通与同伴友谊质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 2019(9):70-76.
|
[8] |
刘铁芳. 乡村教师:农村教育发展之魂[J]. 中国教师, 2018(11):17-18.
|
[9] |
[19] 王素华, 林琼芳.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乡村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替代[J]. 教学与管理, 2018(18):20-22.
|
[10] |
杜尚荣, 刘芳.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教育:内涵、逻辑与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9):57-62.
|
[11] |
蒲鸿志. 留守儿童关爱法治化路径探析[J]. 人民论坛, 2019(24):60-61.
|
[13] |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与非留守儿童的比照[J]. 农村经济, 2017(8):115-121.
|
[14] |
王晓强. 教师应着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9):102.
|
[15] |
[17] 席梅红. 新中国成立70年乡村教师历史价值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6):30-36.
|
[16] |
杜尚荣, 朱艳, 游春蓉.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5):1-8.
|
[18]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0-09-08].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
[20] |
刘铁芳.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点与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5):21-24.
|
[21] |
韩喜平, 王思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区治理的模式演进与现代化转型[J]. 江淮论坛, 2021(3):83-89.
|
[22] |
[25][26] 邓纯考.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变迁[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284、292、292.
|
[24] |
迟希新.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6):74-77.
|
[27] |
刘铁芳.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