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宏聚. 经验、知识与智慧——教学经验的价值澄清与意义重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3):52-56.
|
[2] |
[3] [14] [15] 黄瑾, 田方.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ystems for State Science Assessment[M].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 3.
|
[5]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aking Science to School: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M].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
|
[6] |
[9] 皇甫倩. 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师PCK测评工具的开发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 2015(4):96-105.
|
[7] |
姚建欣, 郭玉英. 为学生认知发展建模:学习进阶十年研究回顾及展望[J].教育学报, 2014(5):35-42.
|
[8] |
皇甫倩, 常珊珊, 王后雄. 美国学习进阶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8):53-60.
|
[10] |
周友士, 柏传志. 数学学习建构性之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1(2):84-86.
|
[11] |
蔡迎旗, 崔志月, 马丽娜. 美国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活动指南的内容分析及启示——以佐治亚州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5(6):11-15.
|
[12] |
张奠宙, 竺仕芬, 林永伟. “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 2008(5):4-7.
|
[13] |
[美] 罗莎琳德·查尔斯沃斯. 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第五版)[M]. 潘月娟,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
[16] |
刘要悟, 柴楠.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教育研究, 2015(2):102-109.
|
[17] |
李家军. 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23):3-5.
|
[18] |
张俊.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9] |
王长纯.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 2001(11):45-48.
|
[20] |
濮海慧, 徐国庆. 基于教学场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6):22-25.
|
[21] |
崔振成.超越悲剧: 教师学习力的退化与提振[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191-195.
|
[22] |
毛菊. 教师学习力:核心要义、受限表征及培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 2018(7):106-111.
|
[23] |
胡爽, 陈秉初. 学习力“六要素”的解析与分层[J].教育现代化, 2015(1):55-59.
|
[24] |
[25] 毛利丹. 教师评价中的“教师”——兼论理想型的教师评价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18(5):138-143.
|
[26] |
Lan Hardy. The New Basics of a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M]. Australian: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