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1).
|
[2] |
徐小容, 朱德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逻辑与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 2017(10):37-45.
|
[3] |
ROEMER J E, TRANNOY A. Equality of Opportunity:Theory and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6,54(4):1288-1332.
|
[4] |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9-10(2).
|
[5] |
陈坤, 马辉.共享发展: 社会公平视野中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9(3):49-54.
|
[6] |
杨清溪, 柳海民.优质均衡: 中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89-96.
|
[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05.
|
[8] |
唐晓萍. 高校自主权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1(5):21-22.
|
[9] |
张荣花. 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四维度思考[J].中州学刊, 2019(12):94-99.
|
[10]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35.
|
[11] |
[美]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 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60-61.
|
[12] |
万明钢, 白亮. “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 2010(4):34-39.
|
[13] |
朱德全, 李鹏.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多重治理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9(4):43-52.
|
[14] |
[28] 朱德全.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8、277.
|
[15] |
刘苏荣.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云南省怒江州的565份调查问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2):81-89.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市16区全为教育均衡区[EB/OL].(2016-02-24)[2020-10-2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223/160223_mtbd/201602/t20160224_230373.html.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完成区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认定[EB/OL].(2013-06-20)[2020-10-25].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306/153310.html.
|
[18] |
张丰. 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19(12):6-12.
|
[19] |
曲铁华.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变迁及改革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 2017(2):237-244.
|
[20] |
何菊玲.教育正义: 对教育合法性的价值判断[J].教育研究, 2020(11):36-45.
|
[21] |
周飞舟.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J]. 社会, 2012,32(1):1-37.
|
[22] |
齐燕. 过度教育城镇化:形成机制与实践后果——基于中西部工业欠发达县域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20(3):59-69.
|
[23] |
[35] 冯建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3,42(1):84-94.
|
[24] |
赵丹, 陈遇春, 赵阔. 优质均衡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58(2):157-167.
|
[25] |
周晔, 武天宏. 乡村教育自信:现实遭遇、当下价值与重建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 2020(1):71-76.
|
[26] |
徐蕾. 教育公共治理中的社会参与:合法性、公信力与有限性[J]. 郑州师范教育, 2020,9(2):1-6.
|
[27] |
杨海燕.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县域教育共治——四方协同治理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20(11):23-30.
|
[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10-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
[30] |
魏叶美, 范国睿. 中小学自主办学的应然特征、实然困境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7(17):13-16.
|
[31] |
李伟, 李玲. 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价值、困境及建议[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5(3):75-81.
|
[32] |
李明伍.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 1997(4):110-118.
|
[33] |
谢佳, 陈科霖. 政府公共性视角下的公益与逐利双重性——基于优质基础教育择校政策的案例分析[J].党政研究, 2019(4):110-119.
|
[34] |
麻嘉玲, 陈晓宇, 魏海. 我国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及其形成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 2020(10):14-22.
|
[36] |
史瑞杰. 效率与公平:社会哲学的分析[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21.
|
[37] |
李梦侠. 多重逻辑视角下的公共利益实现机制——以基层食品安全执法为例[J].求索, 2020(1):114-123.
|
[38] |
彭敏, 朱德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理困境、逻辑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17(3):45-49.
|
[39] |
[美] 弗兰西斯·福山. 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 李宛蓉, 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998: 16.
|
[40] |
施久铭, 程路, 冀晓萍, 等. 2019 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J]. 人民教育, 2020(2):34-45.
|
[41] |
顾明远, 梁忠义. 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4-5.
|
[42] |
李兵. 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城郊社区空间的治理困境及其消解[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4):70-74.
|
[43] |
马立, 曹锦清. 基层社会组织生长的政策支持:基于资源依赖的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4(6):71-77.
|
[44] |
韩秀景.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3.
|
[45] |
张雷. 学校治理视野下中小学自主办学问题研究——基于S市的问卷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20(1):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