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德芳, 周亚东. 教师学习:从学院式到现场式[J].中国教育学刊, 2016(6):82-86.
|
[2] |
[15] [24] 李·舒尔曼. 宽恕但要记住:经验学习的挑战和机遇[J].陆勤超,译.全球教育展望, 2014(4):3-10.
|
[3] |
郑志辉. 从实习听课看顶岗实习师范生的现场学习力——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 2017(11):91-96.
|
[4] |
许芳杰. 课堂教学境域中的教师现场学习[J].教育科学, 2018(2):25-31.
|
[5] |
Korthagen, F.A,. Inconvenient truths about teacher learning: towa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0 [J]. Teachers and Teaching, 2017,23(4):387-405.
|
[6] |
Zeichner K. Rethink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ampus courses and field experience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based teac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0,61(3):89-99.
doi: 10.1177/0022487109347671
|
[7] |
[美] 丹·克莱门特·劳蒂. 学校教师的社会学研究[M].饶从满,等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54-55.
|
[8] |
严奕峰, 谢利民. 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 2012(6):21-25.
|
[9] |
[14] [16] [丹] 克努兹·伊列雷斯. 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47-148、109、200.
|
[10] |
[美] J·莱夫,E·温格. 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
李政涛. 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 2012(21):45-46.
|
[12] |
[20] [21] [22][美] 唐纳德·A.舍恩 . 培养反映的实践者——专业领域中关于教与学的一项全新设计[M].郝彩虹,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95、108、109、127.
|
[13] |
Linda Darling-Hammond . 有力的教师教育:来自杰出项目的经验[M].鞠玉翠,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7-31.
|
[17] |
[美] 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美] 沙伦·费曼·尼姆塞尔,[美] D.约翰·麦金太尔 . 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问题[M].范国睿,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801.
|
[18] |
伍红林. 论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 2019(1):55-60.
|
[19] |
Feiman-Nemser, S . From preparation to practice: designing a continuum to strengthen and sustain teaching[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1,103(6):1013-1055.
doi: 10.1111/tcre.2001.103.issue-6
|
[23] |
吴永军. 试论学习方式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 2005(6):8-10.
|
[25] |
刘倩, 马云鹏. “因境制宜”:适应性专长视角下教师学习机制的困境与重构[J].教育科学, 2019(2):28-33.
|
[26] |
宋萍萍. 教师实践共同体研究的争议与反思[J].教育科学, 2019(2):3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