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Science ›› 2019, Vol. 35 ›› Issue (3): 51-60.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Huang Juchen
Received:
2019-04-12
Online:
2019-05-15
Published:
2021-06-15
Huang Juchen. The Paradigm Shift of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ts Paths[J]. Education Science, 2019, 35(3): 51-60.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eference Manager|ProCite|BibTeX|RefWorks
"
学位授 予时间 (年) | 学位论 文数量 (篇) | 单一学科 研究方法 视角论文 数(篇) | 多科学研究 方法视角论 文数(篇) | 运用单一学 科研究方法 论文数占该 年度总论文数 比例(%) | 运用规范研 究方法的 论文数 (篇) | 运用规范研 究方法论 文占该年度 论文数比 例(%) | 所涉及的学位 授予单 位(个) |
---|---|---|---|---|---|---|---|
2007 | 47 | 37 | 10 | 78.7 | 36 | 76.6 |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
2008 | 51 | 39 | 12 | 76.5 | 35 | 68.6 | |
2009 | 29 | 19 | 10 | 65.5 | 21 | 72.4 | |
2010 | 28 | 17 | 11 | 60.7 | 22 | 78.6 | |
2011 | 18 | 15 | 13 | 83.3 | 16 | 88.9 | |
2012 | 16 | 14 | 2 | 87.5 | 14 | 87.5 | |
2013 | 20 | 15 | 5 | 75.0 | 15 | 75.0 | |
2014 | 16 | 13 | 3 | 81.2 | 11 | 68.8 | |
2015 | 11 | 11 | 0 | 100 | 9 | 81.8 | |
2016 | 10 | 8 | 2 | 80.0 | 7 | 70.0 | |
总计 | 251 | 183 | 68 | 189 | 4 |
[1] | 张应强. 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向的思考[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4):49-61+184. |
[2] | 程方平. 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责任[J]. 教育科学, 2005,(4):17-20. |
[3] | Weiss T G, Wilkinson R. Global Governance to the Rescue: Sav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 Global Governance, 2014,(1):19-36. |
[4] | 王建华. 高等教育是否需要高等教育学[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1):16-19. |
[5] | 张继明. 通往高等教育研究强国——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20-22. |
[6] | 林定夷. 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199. |
[7] |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方法辨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1):172-178. |
[8] | 瞿振元, 韩晓燕. 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2):11. |
[9] | 闫坤如. 对科学中的问题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3):326-330. |
[10] | 胡曲园. 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230. |
[11] | 高宝立.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 教育研究, 2003,(7):26-31. |
[12] | [美]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6-10. |
[13] | [美] 莱斯特·古德柴尔德. 在美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历史、学位项目与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4):10-40+182-183. |
[14] | 范如国.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2):65-83+206. |
[15] | Brennan J.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J]. Higher Education, 2008,(3):381-393. |
[16] | Kehm B M, Christine M.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Europe: 25 years of CHER[M].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3: 103. |
[17] | [英] 安东尼·吉登斯. 等. 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245. |
[18] | Davids N, Waghid Y. Prioritising higher education: why research is all that matter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8,(2):6-8. |
[19] | Bompani B. Beyond Disciplinarity: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Relig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 Religion and Theology, 2014,(3):309-333. |
[20] | Kinzie J, Magolda P, Kezar A, et al.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Multi-Investigator Multi-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2007,(3):480-482. |
[21] | 刘献君. 论高等教育研究的规范化[J]. 高等教育研究, 2013,(11):42. |
[22] | 王旭辉. 高等教育研究反思:批判方法论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9):6-11. |
[23] | 邬大光.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本土化[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9):11-13. |
[24] | 姜泓冰.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N]. 人民日报, 2014-09-20(004). |
[25] | 金木. 高考改革不能拿学生当“小白鼠”[EB/OL]. 时评界, (2018- 06- 22)[2018-7-30]. http://www.chinaqi.net/ent/2018/0622/58713.html.2018-7-30. |
[26] | 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单由行政主导决策[J]. 协商论坛, 2014,(3):60-61. |
[27] | 黄巨臣.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的三种逻辑“偏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4):18-20. |
[28] | [美]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宋全喜,任睿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11. |
[29] | Merton, Robert K. Insiders and Outsiders: 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2,(1):9-47. |
[30] | 赵国栋. 主体差异视角下高等教育的价值共识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6,(6):92-96. |
[31] | 杨锐, 李梦洋, 谢梦. 多元视角与东亚高等教育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3):7-13. |
[32] | 黄巨臣. 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政策探究:创新、局限及对策——基于三大专项招生计划的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4):91-97. |
[33] | 余应鸿.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J]. 探索, 2018(3):170-177. |
[34] | 刘强.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 高校教育管理, 2018,(4):103-110. |
[36] | 汤晓蒙, 刘晖. 从“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科的方法论转向[J]. 教育研究, 2014,(12):26-27. |
[37] | 高瑞, 安心. 近十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2000-2009年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282篇学位论文为样本[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9):43-46. |
[38] | 杨习超.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探析[J]. 高校教育管理, 2012,(2):61-64. |
[39] | 聂永成. 解释学语境下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范式转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4):60-65. |
[40] | 劳凯声.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J]. 教育研究, 2014,(8):4-14. |
[41] | 黄宗智. 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五十年的回顾[J]. 开放时代, 2015,(6):123-134+7. |
[42] | 周成海, 衣庆泳. 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 教育科学, 2007,(1):49-54. |
[43] | 张茂聪. 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分析[J]. 教育研究, 2010,(6):23-29. |
[44] | Zumeta W M.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ccountable?:Dimens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s Public Accountability[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11,(1):131-148. |
[45] | 王娜, 黄巨臣. 推进跨学科建设: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路径选择[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5):24-29. |
[46] | 陈金江, 许晓东.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反思——从学科性视角到方法论视角的转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12):72-76. |
[47] | 周明. 教育实证研究的地位与价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5年年会综述[J]. 教育科学, 2016,(2):93-96.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