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德全.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国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3, 22(6):1-4.
|
[2] |
牛东芳, 梁琪. 教育生态视域下小学评价体系建设及实践:以史家实验学校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增刊1):198-200.
|
[3] |
李梦, 徐洁. 智能技术赋能中小学德育增值性评价:内涵解析与应用框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3):64-70.
|
[4] |
张尧, 左明章. 技术赋能表现性评价:框架设计与实践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5, 46(2):88-94.
|
[5] |
刘秀峰. 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演进、阶段成就与未来趋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52(1):135-144.
|
[6] |
刘云生. 站在事关教育强国成败高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 44(12):3.
|
[7] |
任志锋.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逻辑向度[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9, 5(2):161-171.
|
[8] |
孙正聿. 存在论、本体论和世界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辩证法[J]. 哲学研究, 2016(6):19-27.
|
[9] |
朱德全, 曹渡帆.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本质释义与路向定位: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 11(2):29-38.
|
[10] |
张书宁, 张新平. 理论驱动型教育评价:第五代评价新探索[J]. 比较教育研究, 2025, 47(4):72-82.
|
[11] |
江畅.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体论审思[J]. 理论月刊, 2025(5):5-17.
|
[12] |
薛二勇, 闫鸿岗, 李健. 教育强国建设的转型推进与政策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5(2):7-13.
|
[13] |
杨东平, 周谷平. 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7(1):26-29.
|
[14] |
杜楠, 周福盛. 论教育评价中人的理性回归: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J]. 中国考试, 2021(9):13-22.
|
[15] |
龙宝新.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自主教育知识生产:意义、逻辑与路向[J]. 南京社会科学, 2025(3):104-115.
|
[16] |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EB/OL].(2025-01-19)[2025-02-05].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6999913.htm?slb=true.
|
[17] |
董奇, 赵德成.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8):22-25.
|
[18] |
贾立政, 魏波.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阐释[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5(1):5-15.
|
[19] |
范恒山. 高度重视并运用正确的改革方法[N]. 人民日报,2015-9-24(7).
|
[20] |
刘振天. 破“五唯”立新规:教育评价改革的本体追求与成本约束[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4):8-17.
|
[21] |
石中英. 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 教育研究, 2020, 41(9):4-15.
|
[22] |
孙芳, 李侠. 高等教育场域人才评价制度“破五唯难”问题的审视与超越[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170-179.
|
[23] |
刘振天, 钟蕊坤. 破“五唯”立多维:教育评价改革何以回归教学之本[J]. 现代教育管理, 2025(1):1-12.
|
[24] |
杨磊. 新时代教育评价类型化改革与差异化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 2024, 35(3):61-68.
|
[25] |
王建华, 王传毅, 滕珺, 等.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难题、破题与解题[J]. 中国电化教育, 2025(4):1-12.
|
[26] |
朱德全, 白虹雨.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三融”国家战略的新动能[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4, 36(3):55-63.
|
[27] |
习近平.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求是, 2023(18):4-9.
|
[29]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5-01-09].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
[30] |
冯平.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J]. 哲学动态, 2002(10):6-10.
|
[31]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0L]. http://www.moe.gov.cn/jybxwfb/s6052/moe838/202305/t202305291061907.html.
|
[32] |
吴虑.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国逻辑与路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5(6):118-124.
|
[33] |
朱军文. 以评价改革一致性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 2025, 45(9):3.
|
[34] |
[39] 徐彬, 苏泽. 论教育评价改革的动因、阻力与路向[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2):80-85.
|
[35] |
THOMPSON E. Mind in life:biology,phenomenology,and the sciences of mind[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157.
|
[36] |
王志远, 朱德全. “破”中有“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性逻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4, 45(1):99-109.
|
[37]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2024-09-10)[2025-02-05].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
[38] |
段作章. 课程评价改革的困境与超越[J]. 教育科学, 2007(2):27-31.
|
[40] |
石书臣. 制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当代彰显与实现[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9):169-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