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RAO S S. Electronic books: a review and evaluation[J]. Library hi tech, 2003, 21(1):85-93.
doi: 10.1108/07378830310467427
|
[2] |
[9] 陈桄, 黄荣怀. 中国基础教育电子教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7-29.
|
[3] |
陈达章. 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中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2):40-42.
|
[4] |
王晓波, 邵瑜, 胡小勇, 等. 电子教材一路走好[J]. 信息技术教育, 2005(5):14-17.
|
[5] |
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发展研究项目组. 中国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283-284.
|
[6] |
[8] 岳进军. 从纸质教科书到电子教材:教材数字化变革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75.
|
[7] |
龚朝花, 陈桄. 电子教材: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关键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9):89-94.
|
[10] |
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EB/OL].(2017-04-07)[2022-01-22]. http://www.pep.com.cn/products/sz/jjfa/rjszjc/.
|
[11] |
[12] 鲍宗豪. 论数字时代的人文精神[J]. 社会科学, 2003(6):65-72.
|
[13] |
鲍宗豪.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导言.
|
[14] |
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7:2-4.
|
[15] |
王润. 教科书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要义、定位与进路[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10):19-23.
|
[16] |
王润, 张增田. 数字教科书的问题诊断与防治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9):80-86.
|
[17] |
王润. 论数字教科书风险的生成及其规避[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5):45-57.
|
[18] |
张华金. 论数字化思维[C] //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3:97.
|
[19] |
刘学智, 张振. 推进教材制度创新的着力点[J]. 教育研究, 2019(2):28-32.
|
[20] |
裴娣娜. 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51.
|
[21] |
蒋士会, 龙安邦. 教学复杂性新论[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10):77-83.
|
[22] |
田慧生. 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43-45.
|
[23] |
陈德怀, 林玉佩. 启动学习革命:全球第一个网络教育城市亚卓市[M]. 台北: 远流出版社, 2002:171-181.
|
[24] |
陈易, 荀澄敏. 未来课堂:构建教与学的新空间让学习成为乐趣[N]. 东方教育时报, 2013-08-28(08-09).
|
[25] |
[27] 曾天山. 教材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绪论、12-13.
|
[26] |
饶汉昌, 蔡上鹤, 陈宏伯. 研究教材编写历史,探索教材发展规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 28(10):7-9.
|
[28] |
石鸥, 石玉. 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 教育研究, 2012, 33(4):92-97.
|
[29] |
Digital Textbook Collaborative Group. Digital textbook playbook[EB/OL].(2012-02-01)[2021-04-25]. https://transition.fcc.gov/files/Digital_Textbook_Playbook.pdf.
|
[30] |
钟启泉. 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2):1-7.
|
[31] |
裘伟廷. 网络教学情感交互的质量评价标准初探[J]. 远程教育杂志, 2005(4):27-30.
|
[32] |
石鸥, 张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教科书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时代挑战[J]. 教育科学, 2021, 37(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