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金芳, 万作芳.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 教育研究, 2016(10):25-31.
|
[2] |
周翠萍. 论校外培训机构的特点、问题及定位监管[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0):32-35.
|
[3] |
蔺海沣, 付婷. 我国校外教育治理的风险及其规避[J]. 教育学报, 2021, 17(4):92-103.
|
[4] |
薛二勇, 李健, 张志萍. 校外教育培训治理的形势、挑战与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8):1-8.
|
[5] |
刘健, 王毓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减负政策何以乏力[J]. 教学与管理, 2020(24):18-21.
|
[6] |
郭元祥. 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兼与有关同志商榷[J]. 教育研究, 1995(9):30-34.
|
[7] |
杨卫安, 邬志辉. 教育公益性概念的争议与统一[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9):5-8.
|
[8] |
劳凯声.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J]. 教育研究, 2003(2):3-9.
|
[9] |
李政涛. 当代教育发展的“全社会教育”路向[J]. 教育研究, 2020(6):4-13.
|
[10] |
郭湛. 社会公共性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84.
|
[11] |
张康之.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24.
|
[12] |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87.
|
[13] |
王刚, 宋锴业. 治理理论的本质及其实现逻辑[J]. 求实, 2017(3):50-65.
|
[14] |
刘卫平. 社会协同治理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20-24.
|
[15] |
戚万学. 论公共精神的培育[J]. 教育研究, 2017(11):28-32.
|
[16] |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376.
|
[17] |
褚宏启. 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 教育研究, 2014(10):4-11.
|
[18] |
习近平.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19-11-06(1).
|
[19] |
朱利安·勒·格兰德. 另一只无形的手:通过选择与竞争提升公共服务[M]. 韩波,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0:36.
|
[20] |
叶庆娜. 重视教育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教育供求矛盾的破解[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17):65-71.
|
[21] |
范如国. 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4):98-120.
|
[22] |
吴康宁. 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