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邵雍. 伊川击壤集[M].郭彧,整理. 北京: 中华书局,2013:300.
											 											 | 
										
																													
																						| [2] | 
																						 
											  董仲舒, 春秋繁露[M].凌曙,注. 北京: 中华书局,1975:94-95.
											 											 | 
										
																													
																						| [3] | 
																						 
											  袁晓琳, 王穗苹, 朱彬彬, 等. 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3):89-93.
											 											 | 
										
																													
																						| [4] | 
																						 
											  李琼.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11):18-22.
											 											 | 
										
																													
																						| [5] | 
																						 
											  朱水萍. 教师伦理的关系维度与价值范畴:基于89个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J]. 教育科学, 2014(5):36-40.
											 											 | 
										
																													
																						| [6] |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8.
											 											 | 
										
																													
																						| [7] | 
																						 
											  徐继存. 教师身份的伦理认同[J]. 教育科学, 2020(4):38-43.
											 											 | 
										
																													
																						| [8] | 
																						 
											  金生鈜. 教育者自我治理的本质与方式[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6):21-28.
											 											 | 
										
																													
																						| [9] | 
																						 
											  蒋开君. 何为教师:教师存在的伦理内涵[J]. 高教探索, 2014(5):159-162.
											 											 | 
										
																													
																						| [10] | 
																						 
											  张家军, 龙玉雕. 传统教师的道德形象、形成路径及其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3):74-79.
											 											 | 
										
																													
																						| [11] | 
																						 
											  黄荣怀, 张国良, 刘梦彧. 面向智慧教育的技术伦理取向与风险规约[J]. 现代教育技术, 2024(2):13-22.
											 											 | 
										
																													
																						| [12] | 
																						 
											 [27] 陈炜, 李强. 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审思:历史、问题与对策[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117-125.
											 											 | 
										
																													
																						| [13] | 
																						 
											  李兰芬, 王国银. 德性伦理:人类的自我关怀[J]. 哲学动态, 2005(12):40-45.
											 											 | 
										
																													
																						| [14] |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9:47-50.
											 											 | 
										
																													
																						| [15] | 
																						 
											  吕耀怀. 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 哲学动态, 2009(5):29-33.
											 											 | 
										
																													
																						| [16] | 
																						 
											  曹刚. 责任伦理:一种新的道德思维[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2):70-76. 
											 											 | 
										
																													
																						| [17] | 
																						 
											  毛羽. 凸显“责任”的西方应用伦理学:西方责任伦理述评[J]. 哲学动态, 2003(9):20-24.
											 											 | 
										
																													
																						| [18] | 
																						 
											  黄素珍. 信念与责任视域中的教师伦理[J]. 学术研究, 2020(6):24-29.
											 											 | 
										
																													
																						| [19] | 
																						 
											  刘庆昌. 广义教学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52.
											 											 | 
										
																													
																						| [20] | 
																						 
											  李艳, 史云贵.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实践困境与破解机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147-152.
											 											 | 
										
																													
																						| [21] | 
																						 
											  杨炎轩, 蔡颢. 教师专业伦理及其建构[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1(2):36-41.
											 											 | 
										
																													
																						| [22] | 
																						 
											  郦平. 技术伦理何以可能考源:基于哲学本体论的转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8):37-42.
											 											 | 
										
																													
																						| [23] | 
																						 
											  李三虎. 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地位[J]. 哲学研究, 2005(2):3-11.
											 											 | 
										
																													
																						| [24] | 
																						 
											  朱葆伟.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283-288.
											 											 | 
										
																													
																						| [25] | 
																						 
											  克里斯·斯金纳. 数字人类[M].李亚星,译.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9:16.
											 											 | 
										
																													
																						| [2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7.
											 											 | 
										
																													
																						| [28] | 
																						 
											  祝刚. 西方教师伦理研究:回溯与评论[J]. 外国教育研究, 2019(2):69-88.
											 											 | 
										
																													
																						| [29] | 
																						 
											  穆建亚, 余宏亮. 教师专业伦理素养:要义、释惑与纾困[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11):77-83.
											 											 | 
										
																													
																						| [30] | 
																						 
											 [31] 陈鹤玲. 德性伦理与智慧实践:兼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当代启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2):114-119.
											 											 | 
										
																													
																						| [32] | 
																						 
											  张家军. 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7):108-114.
											 											 | 
										
																													
																						| [33] | 
																						 
											  范奇. 从德性伦理到法律禁令:师德失范的概念考证、建构与制度实施[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3(4):26-41.
											 											 | 
										
																													
																						| [34] | 
																						 
											  金生鈜, 曹永国.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心灵[J]. 教师发展研究, 2019(2):27-34.
											 											 | 
										
																													
																						| [35] | 
																						 
											  马克斯·韦伯. 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6.
											 											 | 
										
																													
																						| [36] | 
																						 
											  张华军, 朱旭东. 论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3):1-10.
											 											 | 
										
																													
																						| [37] | 
																						 
											  孙嘉蔚. 责任伦理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4(2):59-65.
											 											 | 
										
																													
																						| [38] | 
																						 
											  徐锦芬.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以学生为中心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4):5-1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4.001
																																			 											 | 
										
																													
																						| [39] | 
																						 
											  教育部课题组.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9:202-203.
											 											 | 
										
																													
																						| [40] | 
																						 
											  管培俊.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J]. 教育研究, 2021(3):12-16.
											 											 | 
										
																													
																						| [41] | 
																						 
											  周坤亮. 美国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途径与趋向[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11):67-75.
											 											 | 
										
																													
																						| [42] | 
																						 
											  卢佳, 陈晓慧, 杨鑫, 等. 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风险及其消解[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2):103-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