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梅, 李水霞.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J]. 教育研究, 2010, 31(1):50-55.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意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EB/OL]. (2020-06-23) [2020-12-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
[3] |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
[4] |
李建萍, 滕珺, 刘继红, 等. 培养学生全球竞争力: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创新实践[J]. 中国德育, 2023(14):54-58.
|
[5] |
杨培明. 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阐释与路径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8(34):20-23.
|
[6] |
殷洒, 王涛.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目标设定:基于校本课程纲要的文本分析[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3):2-18.
|
[7] |
蔡清田. 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连贯与统整[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 46(1):24-34.
|
[8] |
翁文艳.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92-96.
|
[9] |
石惠新, 孙学文.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 课程·教材·教法, 2006(3):19-22.
|
[10] |
张丹枫, 张立. 论新课改对教师素养的要求[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3(9):9-10.
|
[11] |
王美君, 顾銮斋. 论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44-50.
|
[12] |
[21][22] 孙凯, 饶从满, 吴琼, 等. 新时代中国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 35(3):50-57.
|
[13] |
韩葵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科学教师素养模型建构[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5):141-144.
|
[14] |
吴向忠. 地理新课标与地理教师素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18):1.
|
[15] |
王大伟, 吕立杰. 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发展困境及提升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7):21-27.
|
[16] |
王后雄, 李猛.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 教育科学, 2020, 36(6):40-46.
|
[17] |
李宁. 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研究[D].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2023:53-58.
|
[18] |
曹允珍, 刘黎, 黄菊. 新时代教师素养及其发展路径:第十六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 10(3):122-128.
|
[19] |
郝建江, 郭炯. 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路径及内容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32(7):22-30.
|
[20] |
傅建明.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 2002(5):18-22.
|
[23] |
范国睿.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部促进[J]. 基础教育, 2010(1):3-10.
|
[24] |
张亮. 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5):57-63.
|
[25] |
苗学杰, 李丹. 比较视野下的教师“学习支持”素养:意义阐明与指标建构[J]. 外国教育研究, 2022(1):17-31.
|
[26] |
于庆奎, 邓涛. 国际视野下教师“发展改进”素养的培育路径与现实困境[J]. 比较教育学报, 2023(1):118-132.
|
[27] |
KORTHAGEN F. Inconvenient truths about teacher learning:towar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0[J]. Teachers and teaching, 2017(4):387-405.
|
[28] |
贾美华, 李晓蕾. 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研究与实践[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1):70-75.
|
[29] |
高光. 教师专业发展: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