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EB/OL].(2023-03-23)[2023-07-15].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mtbd/202303/t20230323_1052379.html?eqid=edbce983000462d70000000464605453.
|
[2] |
李春玲. 教育不平等的年代变化趋势(1940—2010):对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再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14, 29(2):65-89.
|
[3] |
屈廖健, 邵剑耀, 傅添. 谁在高校扩招中获益最多: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群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 2021, 15(3):70-82.
|
[4]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2-12-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
[5] |
张烁. 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这张成绩单,有看点[N]. 人民日报,2019-02-27(12).
|
[6] |
余秀兰.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农村学生教育获得[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4):34-44.
|
[7] |
曾东霞. “斗室星空”:农村贫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经验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9(7):38-43.
|
[8] |
齐燕. 家庭伦理视角下农村青年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研究:基于甘肃会县高山村“大学生成窝”现象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1):21-28.
|
[9] |
郭丛斌, 夏宇锋. 超级中学对农村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7):45-57.
|
[10] |
李晓亮. 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 49(3):75-89.
|
[11] |
董永贵, 赵静雯. 农家子弟学业成功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及其行动逻辑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22, 34(4):93-99.
|
[12] |
程猛, 康永久. 从农家走进精英大学的年轻人:“懂事”及其命运[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5):68-75.
|
[13] |
王乐, 张乐. 为什么上大学:乡村学生“离土”选择的教育发生考察[J]. 教育研究, 2021, 42(11):107-118.
|
[14] |
王兆鑫. “走出乡土”: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自我民族志[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5):26-36.
|
[15] |
程猛, 康永久. “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4):83-91.
|
[16] |
[18]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27,333.
|
[17] |
[19] 陈向明.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1):2-15.
|
[20] |
费小冬.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 公共行政评论, 2008(3):23-43.
|
[21] |
布迪厄, 帕斯隆.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84.
|
[22] |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10.
|
[23] |
[30] 克利福德·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21:5,57.
|
[24] |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481-510.
doi: 10.1086/228311
|
[25] |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206-222.
|
[26] |
王思斌. 我国社会工作从嵌入性发展到融合性发展之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3):29-38.
|
[27] |
成有信. 关于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思想[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6(6):42-49.
|
[28] |
眭依凡. 简论教育理念[J]. 江西教育科研, 2000(8):6-9.
|
[29] |
孟伶泉, 吕峰, 张琸玡. 基于现代理念的教育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8:46.
|
[31] |
刘永佶. 小农意识:农民个体而非阶级的意识[J]. 社会科学论坛, 2007(4):38-55.
|
[32] |
肖川. 论教育与文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