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立新, 孙岱瑄.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44(3):1-11.
|
[2] |
冯建军. “人之自觉时代”的教育使命[J]. 人民教育, 2019(1):30-34.
|
[3] |
[7] 于泽元, 那明明.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66-72.
|
[4] |
陈其晖, 陆维康, 杨劲松. 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的“以人为本”范式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HAI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2(6):43-49.
|
[5] |
袁磊, 雷敏, 徐济远. 技术赋能、以人为本的智能教育生态: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J]. 开放教育研究, 2023(2):74-80.
|
[6] |
王佑镁, 王旦, 柳晨晨. 从科技向善到人的向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核心原则[J]. 开放教育研究, 2022(5):68-78.
|
[8] |
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第4卷[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571.
|
[9] |
[10][15][16][18][19][2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7][38][39][43][47] 郭庆藩. 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713,382,593,495,68,391,348,68,68,585,111,77,391,382,77,366,176,148,176,443,382,480,587,393.
|
[11] |
[12] 何光顺. 身体技术演练中的感知觉回归:从庄子视角看技术的肉身性与人工智能的未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2):99-111.
|
[13] |
[42] 吴冠军. 后人类状况与中国教育实践:教育终结抑或终身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1):1-15.
|
[14] |
郝祥军, 贺雪. AI与人类智能在知识生产中的博弈与融合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9):78-89.
|
[17] |
王弼. 周易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245.
|
[21] |
刘革平, 秦渝超. 回溯智慧:再论智慧教育的智慧性及发展之道[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1(4):48-58.
|
[34] |
郑金洲. “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意蕴[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12):1-7.
|
[35] |
NUS. A general message to our students on the use of AI tools[EB/OL].(2023-09-28) [2023-10-10]. https://libguides.nus.edu.sg/new2nus/acadintegrity.
|
[36]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40]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EB/OL].(2022-04-08) [2023-09-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
[41] |
孙德芳.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重塑[J]. 教育研究, 2022(7):79-87.
|
[44] |
高东辉. 教育元宇宙:技术风险与应对策略——基于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13):3-9.
|
[45] |
OE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EB/OL].(2023-05-30) [2023-09-19]. https://tech.ed.gov/ai||future-of-teaching-and-learning/.
|
[46] |
邱燕楠, 李政涛. 挑战·融合·变革:“ChatGPT与未来教育”会议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3):3-12.
|
[48] |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M].郑作彧,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41.
|
[49] |
鲁芳.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伦理治理的难题及对策[J]. 中州学刊, 2023(6):120-126.
|
[50] |
刘磊. 发现“我”与认同“我们”:公民诞生视角下的公民教育[J]. 教育研究, 2016(5):55-59.
|
[51] |
冯建军, 刘霞. 走向类存在:面对人类发展困境的道德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 2022, 43(10):41-48.
|
[52] |
林丹, 柳海民. 自利与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性基点及学校德育价值取向[J]. 教育科学, 202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