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小云, 唐丽霞, 刘祖云, 等.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笔谈)[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1-11.
|
[2] |
黄巨臣, 刘畅. 地方高校促进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激励机制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5):86-95.
|
[3] |
刘羿良, 冷娟.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多元主体协同生态治理路径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2(11):100-110.
|
[4] |
陈文海. 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2):29-31.
|
[5] |
金绍荣, 张应良. 农科教育变革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逻辑与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9):77-82.
|
[6] |
王燕, 刘晗, 赵连明, 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 管理世界, 2018(6):12-23.
|
[7] |
IMPERIAL M T. Using collaboration as a governance strategy[J].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2005, 37(3):281-320.
|
[8] |
THOMSON A M, PERRY J L. Collaboration processes: inside the black box[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6,66:20-32.
|
[9] |
俞可平. 全球治理引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1):20-32.
|
[10] |
黄巨臣. 农村教育“技术治理”精细化:表现、局限及其应对: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4):93-99.
|
[11] |
张贤明, 田玉麒. 论协同治理的内涵、价值及发展趋向[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1):30-37.
|
[12] |
田培杰. 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3:105.
|
[13] |
范冬萍, 黄键. 当代系统观念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11):9-14.
|
[15] |
彼得·德鲁克. 管理实践[M].毛忠明,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37.
|
[16] |
张大维, 赵益晨. 乡村振兴中的协商能力、利益关联度与高质量协商[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5):133-144.
|
[17] |
王海娟, 贺雪峰. 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J]. 学习与探索, 2015(2):56-63.
|
[18] |
任泽中. 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16:6.
|
[19] |
黄巨臣, 焦晨东. 地方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多重嵌入”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6):60-67.
|
[20] |
彭正龙, 王海花, 蒋旭灿.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资源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转移的中介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48-53.
|
[21] |
董云川, 李芬. 高质量发展教育的因果逻辑[J]. 教育科学, 2023(2):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