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EB/OL]. (2015-06-01) [2024-01-2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6/t20150612_190354.html.
|
[2] |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2020-08-28) [2024-01-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
[3]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0)[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281.
|
[4] |
王艳玲. 乡村教师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变与不变:基于《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前后的比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9):85-99.
|
[5] |
蔺海沣, 王孟霞. 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如何影响其留岗意愿: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 21(2):59-75.
|
[6] |
王钰彪, 侯春笑, 田爱丽. 工作家庭促进如何影响乡村教师的留岗意愿: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J]. 基础教育, 2021, 18(6):28-39.
|
[7] |
雷万鹏, 王子涵. 优秀教师缘何扎根乡土:基于情绪地理学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 43(18):1-8.
|
[8] |
蔺海沣, 张智慧, 赵敏. 学校组织文化如何影响乡村青年教师留岗意愿: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分析[J]. 教育研究, 2021, 42(8):142-159.
|
[9] |
卢浩宇, 纪春梅. 乡村教师感知组织支持对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3(6):78-85.
|
[10] |
彭佳, 于海波.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如何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留岗意愿:基于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J]. 当代教育论坛, 2022(6):96-105.
|
[11] |
胡薇. 累积的异质性: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老年人分化[J]. 社会, 2009, 29(2):112-130.
|
[12] |
李聃. 道德经[M]. 赵炜,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8:95.
|
[13] |
佟新. 话语对社会性别的建构[J]. 浙江学刊, 2003(4):210-215.
|
[14] |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第一卷[M]. 陶铁柱,译.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1.
|
[15] |
李长娟. 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16] |
武晓伟. “双面胶”与“双面焦”:80后女性家庭与职业选择困境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11):81-86.
|
[17] |
奥斯卡·刘易斯. 贫穷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一日生活的实录[M]. 丘延亮,译. 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 2013:108.
|
[18] |
奥斯卡·刘易斯. 桑切斯的孩子们:一个墨西哥家庭的自传[M]. 李雪顺,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221.
|
[19] |
唐京伟. 国家教委颁发中等师范学校各学科教学大纲[J]. 人民教育, 1992(增刊1):36.
|
[20] |
施小龙, 谭江. 教师专业成长的认知转向研究:兼论哈耶克“必然无知”理论[J]. 江苏教育研究, 2021(13):3-6.
|
[21] |
蹇世琼, 彭寿清, 冉隆锋. 由“他者”走向“我者”: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困境与破解路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8(3):107-113.
|
[22] |
李强, 邓建伟, 晓筝.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 社会学研究, 1999(6):1-18.
|
[23] |
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象力[M]. 陈强,张永强,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1:4.
|
[24] |
周雪光. 国家与生活机遇: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1949—1994)[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272.
|
[25] |
丁月牙. 行动者的空间:甲左村变迁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73.
|
[26] |
朱颜杰. 学校管理论[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138.
|
[27] |
[31][33] 埃尔德. 大萧条的孩子们[M]. 田禾,马春华,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2:9,68,12.
|
[28] |
高晓文, 于伟. 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分析[J]. 基础教育, 2018, 15(3):12-19.
|
[29] |
罗伯特·帕特南. 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 刘波,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8-18.
|
[30] |
SZRETER S. The state of social capital: bringing back in power, politics, and history[J]. Theory and society, 2002, 31(5): 573-621.
|
[32] |
包蕾萍.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 社会学研究, 2005(4):120-133.
|
[34] |
李琼, 吴丹丹, 张媛媛. 教师韧性的核心特征:对小学教师质性研究的发现[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 29(4):76-83.
|
[35] |
顾明远.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