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EB/OL].(2022-08-30) [2024-05-10].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30/content_5707406.htm.
|
[2] |
袁振国.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3):4-17.
|
[3] |
胡中锋, 禹薇. 教育实证研究之深度反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138-149.
|
[4] |
朱军文, 马银琦. 教育实证研究这五年:特征、趋势及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9):16-35.
|
[5] |
尹弘飚. 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3):47-56.
|
[6] |
阎光才. 如何理解中国当下教育实证研究取向[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5):4-11.
|
[7] |
李均. 教育实证研究不可陷入“统计主义”窠臼[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11):64-70.
|
[8] |
柯政.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3):37-46.
|
[9] |
杨九诠. 论学术期刊的学科建构功能[J].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86(2):117-124.
|
[10] |
ROGERS 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 4th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206.
|
[11] |
戴安娜·克兰. 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M].刘珺珺,顾昕,王德禄,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8:20.
|
[12] |
GARVEY W D, GRIFFITH B C.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ts role in the conduct of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67, 22(5), 368-374.
|
[13]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EB/OL].(2024-01-22) [2024-05-10]. 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
|
[14] |
GREENACRE M.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raw data[J]. Ecology, 2010, 91(4): 958-963.
pmid: 20462111
|
[15] |
潘黎, 修南. 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演变特征与未来趋势:基于“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教育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 教育科学, 2023, 39(6):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