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秦旭芳, 刘畅. 幼儿园人力资源“效应循环”的内涵剖析及路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8):59-64.
|
[2] |
袁祖社, 杜添. 实践主体性与整全性生存理想:对象性理论视域中的自我—他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0(6):5-16.
|
[3] |
康永祥, 庞丽娟. 解决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基于行业准入与人力资本收益的制度设计[J]. 教育科学, 2014, 30(1):50-55.
|
[4] |
汪明帅. 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 2011, 23(4):1-6.
|
[5] |
姜勇. 论教师的精神成长: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2):55-57.
|
[6] |
覃兵. 论教师主体生命意义的消解与重构[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3):39-43.
|
[7] |
[19] 朱旭东.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刍议[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18):3.
|
[8] |
伍叶琴, 李森, 戴宏才. 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J]. 教育研究, 2013, 34(1):119-125.
|
[9] |
姜勇. 论教师的精神成长: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2):55-57.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山东突破公办幼儿园编制瓶颈[EB/OL].(2012-03-15)[2012-03-23]. http://www.moe.gov.cn/s78/A10/s8350/lssj_gzdt/201302/t20130220_147704.html.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EB/OL].(2012-12-04)[2012-12-05]. http://www.moe.gov.cn/s78/A10/s8350/lssj_gzdt/201302/t20130220_147705.html.
|
[12] |
单文顶, 袁爱玲. 身份重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之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 2015(3):52-59.
|
[13] |
任晓玲, 严仲连. 谁更愿意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基于1264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5):101-106.
|
[14]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18-01-3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
[15] |
洪秀敏, 罗丽. 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 教育学报, 2012, 8(5):73-81.
|
[16] |
庞丽娟, 张丽敏, 肖英娥. 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J]. 教师教育研究, 2013(3):31-36.
|
[17] |
方建华, 马芮, 蔡文伯. 基于泰尔指数的县域内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2):3-15.
|
[20] |
秦旭芳, 杨宇鑫. 幼儿园教师招聘中人与组织契合度的现状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5(7):96-101.
|
[21] |
辛晓玲. 从个体知识到群体知识:教师知识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1):79-86.
|
[22] |
王军. 舍恩反思实践专业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8):13-19.
|
[23] |
贺慧敏. 教师主体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 教师教育研究, 2019, 31(1):107-112.
|
[24] |
张晨. 职业教育“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问题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7):40-45.
|
[25] |
秦维红, 张玉杰.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中“美好生活需要”探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 6(4):41-48.
|
[26] |
沙苏慧. 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27] |
陈向明. 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