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 ›› 2024, Vol. 40 ›› Issue (5): 15-21.
吴开俊1, 袁文娟2,3
Wu kaijun1, Yuan wenjuan2,3
摘要:
课后服务类型的多样性、供给对象的多元化以及产品属性认知的模糊性,导致在“全覆盖、高质量”的目标追求之下经费供给缺乏有效保障。课后服务具有多元属性:基础服务和补偿服务具备地方性纯公共产品特征,个性化服务则属于地方性准公共产品。目前,课后服务经费供给主要包括政府包干模式、家长主责模式和政府主责模式。占主流地位的是后两者,属于成本分担模式的不同表现形式。服务对象的复杂性、服务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各地财政实力的差异性决定了经费应采用差异化的供给方式。基础服务和补偿服务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全员免费,个性化服务应在政府补助基础上遵循“谁需求,谁付费”的原则。最终,应建立“家长主责、政府兜底、社会支持”的多方共担的经费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