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天山. 论教材的教学论基础[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2):63-68.
|
[2] |
吴小鸥, 石鸥. 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5):89-96.
|
[3] |
林莽. 试谈语文教材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 语文教学通讯, 1980(11):42-43.
|
[4] |
石鸥. 教科书既要求真,更要求善[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0(11):卷首语.
|
[5] |
石鸥, 刘艳琳. 试论教科书的求真与求善[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6):37-45.
|
[6] |
胡适. 中学国文的教授[M]//胡适文集:第2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54-155.
|
[7] |
陈文新, 李彦群. 现代教科书百年发展的适切性论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11):56-63.
|
[8] |
王平.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编写的原则及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15):119-124.
|
[9] |
杜威. 确定性的追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傅统先,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198.
|
[10] |
徐赐成. 历史知识与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2(1):36-41.
|
[11] |
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6.
|
[12] |
杜威. 人的问题[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4.
|
[13] |
宋亚科.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编写之我见:给人教版必修教材注释编写的两点建议[J]. 语文教学通讯, 2015(9):16-17.
|
[14] |
钟启泉, 崔永漷, 张华.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01.
|
[15] |
王攀峰, 宋雅琴. 论教科书的内涵与属性[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1):7-12.
|
[16] |
刘丽群. 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7:184.
|
[17] |
齐世荣. 关于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几点意见[J].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03(1):5-9.
|
[18] |
查朱和. 教材出版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探析[J]. 中国编辑, 2015(2):23-26.
|
[19] |
石鸥, 张文.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9):14-19.
|
[20] |
王攀峰, 宋雅琴. 论教科书的内涵与属性[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1):7-12.
|
[21] |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26.
|
[22] |
石鸥, 李祖祥. 教科书的空无内容与教师的应对[J]. 教师教育研究, 2009(2):28-32.
|
[23] |
吴履平, 王宏志. 关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编写的几个问题[J]. 教育学报, 1999(11):4-6.
|
[24] |
胡晋宾. 高中新课标数学教材科学性和数学式符号、格式的差错分析[J]. 编辑学报, 2008(6):489-490.
|
[25] |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59.
|
[26] |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