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 康德.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23.
											 											 | 
										
																													
																						| [2] | 
																						 
											  王德明. 孔子家语译注[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0.
											 											 | 
										
																													
																						| [3] | 
																						 
											  郑杭生.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5):1-7.
											 											 | 
										
																													
																						| [4] | 
																						 
											  CONNELLY F M, CLANDININ D J. 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 narratives of experience[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1988: 25.
											 											 | 
										
																													
																						| [5] | 
																						 
											  SCHO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ing in ac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39.
											 											 | 
										
																													
																						| [6] | 
																						 
											  叶澜.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 1986(3):83-98.
											 											 | 
										
																													
																						| [7] | 
																						 
											  程良宏. 教师的理论自觉:意涵与价值[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31(4):54-58.
											 											 | 
										
																													
																						| [8] | 
																						 
											  蔺红春, 徐继存, 苏敏. 教师专业发展: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7):43-47.
											 											 | 
										
																													
																						| [9] | 
																						 
											  胡萨. 哲学之思与为师之道--培养有理论自觉意识的教师[J]. 教育学报, 2017,13(2):41-45.
											 											 | 
										
																													
																						| [10] | 
																						 
											  J.索尔蒂斯, 闵家胤. 论教育哲学的前景[J]. 国外社会科学, 1984(3):8-12.
											 											 | 
										
																													
																						| [11] | 
																						 
											  金丹丹. 共创美好教育!杭州的两百多名新教师上了特别的入职第一课![EB/OL]. (2020-09-06)[2020-09-08]. https://www.thehour.cn/news/396794.html. 
											 											 | 
										
																													
																						| [12] | 
																						 
											  王世元. 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342-344.
											 											 | 
										
																													
																						| [13] | 
																						 
											  高时良. 学记评注[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1.
											 											 | 
										
																													
																						| [14]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54-55.
											 											 | 
										
																													
																						| [15] | 
																						 
											 教育部等五部门. 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的通知[EB/OL]. (2018-03-22)[2020-09-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 
										
																													
																						| [16] | 
																						 
											  闵钟. 论教师有效反思的理论观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49-155.
											 											 | 
										
																													
																						| [17] | 
																						 
											  孙元涛.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的合理性论证[J]. 教育学报, 2009,5(1):9-17.
											 											 | 
										
																													
																						| [18] | 
																						 
											  陈向明. 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1):39-50.
											 											 | 
										
																													
																						| [19] | 
																						 
											  [美] J·曼蒂, L·奥杜姆. 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叶京,潘敏,鲍建东,等译. 北京: 春秋出版社, 1989: 19.
											 											 | 
										
																													
																						| [20] | 
																						 
											  陈桂生. 教育原理[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60-161.
											 											 | 
										
																													
																						| [21] | 
																						 
											  刘莉. 苏格拉底如何做教师--《普罗塔戈拉》开篇释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35(6):107-115.
											 											 | 
										
																													
																						| [22] | 
																						 
											  李新翠.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2):56-60.
											 											 | 
										
																													
																						| [23] |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上)[M].洪汉鼎,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62.
											 											 | 
										
																													
																						| [24] | 
																						 
											  吴康宁. 何种教育理论?如何联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问题再审思[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5-15.
											 											 | 
										
																													
																						| [25] |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1):3-9.
											 											 | 
										
																													
																						| [26] | 
																						 
											  孙元涛. 教育学者参与实践变革的责任担当[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24):10-13.
											 											 | 
										
																													
																						| [27] | 
																						 
											  [美] 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85.
											 											 |